幸福海边 发表于 2017-1-31 07:59:13

创造各族师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 环境 推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通过扩大交往交流交融,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6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来自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5个自治区的13名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再一次强调要努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在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鼓励各民族学生同班共校,深入推进藏汉双语互学活动,要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浓厚氛围。”
对民族院校而言,为各族学生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育人环境,全力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对加强新形势下的育人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自治区教育系统提出“三联三进一交友”系列活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深化“三联三进一交友”活动,积极探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力推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和谐校园创建、校园稳定安全工作。
一、开展“三联三进一交友”活动,创造各族师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环境,西藏高等院校具有独特的功能优势
民族高等院校作为党和国家创办的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机构,在促进各族学生思想交流、情感交融、价值认同等方面具有非民族院校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在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民族院校具有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主体,各族学生共同成长、多民族文化并存发展的特点。各族学生朝夕相处、交往频繁,在长期的接触和沟通过程中,更容易在心理和情感上产生彼此依赖、相互信任的积极的心理影响,长此以往,这种积极的心理影响逐渐内化为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其次,民族院校通过系统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使各族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56个民族血浓于水的兄弟情结,增强了他们维护民族团结、抵制和反对民族分裂的自觉性;再次,民族院校始终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其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民族理论政策研究、民族文化传承、民族地区服务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诸多优势,这些优势为丰富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内涵和形式、全力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积极条件。
利用这些独特的优势,开展“三联三进一交友”活动,创造各族师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环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彼此成长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心理认同等差异的认识,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校园;有利于不同群体间吸纳各个民族优秀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营造包容多样、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切实解决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各族学生在认知、情感、思想、认同上的交往交流交融。
二、开展“三联三进一交友”活动,创造各族师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环境,西藏高等院校要不断丰富和创新载体
一要强组织,加强“三联三进一交友”活动的领导。要高度重视“三联三进一交友”活动的开展,制订详细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挂帅,学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负责人,各学院(部)党委书记为领导小组成员,学生工作部具体负责实施,把“三联三进一交友”作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平台,作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各级学院根据学校要求,也要分别制订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以多种形式深入推进“三联三进一交友”活动。
二要树理念,丰富“三联三进一交友”活动内涵。要树立并大力倡导育人新理念,关键是发展学生,建立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新格局;加强党(团)支部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党员(团员)、学生干部四支队伍建设,打造融教育、管理、服务、引导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学工队伍;做到责任、保障、投入到位。各院校坚持将新的育人理念作为教师、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和后勤队伍四支队伍建设和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常讲常抓,不断强化“处处是课堂,人人是榜样”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奖优惩劣,树榜样先锋,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丰富“三联三进一交友”活动内涵。
三要创机制,深化“三联三进一交友”活动开展。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抢机遇、保稳定、促发展”和“继承优良传统、发挥特色优势、再创新的辉煌”的重要指示,创新建立应急处突和常态管理相结合的安全稳定长效机制,紧紧依靠和发挥基层组织、骨干队伍的作用,进班级、进宿舍,确保和谐稳定,深化“三联三进一交友”活动。构建三级信息反馈体系,畅通信息沟通渠道,依托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建立宿舍——班级——学院三级信息反馈渠道,实行学生信息动态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四要建工程,拓展“三联三进一交友”活动教育功能。要将“三联三进一交友”活动同质量工程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尊重教育的规律,回归教育的本真,做到文化沁润,润物无声,久久为功。适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进宿舍,更要进网络。积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网络“四进”模式。建立一个通道——信息、媒体、学校。建立健全校内通讯员队伍、新媒体队伍、网评员队伍,发挥教育功能。
五要抓教育,增强“三联三进一交友”活动实效。要以日常宣传教育、主题班会活动为平台,因势利导,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纪校规教育根植在每一位学生的心里,融入到每一位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贯穿于办学育人的全过程和每一环节。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党、团组织,学生组织,学生党团员的骨干作用,在总结“四观”“两论”“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教育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和推行思想政治教育进班级、进公寓、进活动的“三进三不漏”工作思路,创新了教育模式和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珍惜机会,努力学习,争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举办民族团结、形势政策专题讲座,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形式。在每年3月份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通过召开各类专题讲座,参观校史馆,通过对藏民族的历史、学校历史的讲解,帮助广大学生认识藏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师生树立“五个认同”“二个不”(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根据新时期学生工作思想教育进网络和学生工作信息化的要求,充分发挥网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构建网上教育与网下疏导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动体系。加强网络信息员队伍建设,强化网上舆情管理,在校园中倡导形成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氛围。
六要促落实,强化“三联三进一交友”活动针对性。要以稳定工作机制进公寓为抓手,创新学生公寓管理新模式,发挥“公寓育人”的作用。开展“文明课堂”“文明宿舍”评比活动,创建民族团结先进班级进宿舍活动,开展“美洁家园”活动。倡导“藏汉”混合编班、混合宿舍的管理新模式,建立师生联动机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阵地由课堂走向公寓,通过“结对子”“交朋友”等方式,加强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友谊。
七要夯基础,激发“三联三进一交友”活动活力。要以强化党建工作、夯实工作基础为指引,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激发基层组织干事创业“新活力”。深入开展“强两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教研单位),转三风(学风、教风、作风)”活动和“四型机关”(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自律型)创建活动,推进党的建设向基层教学单元和新型科研组织延伸,向学生班级、学生公寓延伸。各院校党委班子成员深入所在支部、分管和联系单位支部,为支部党员上党课,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活动的同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树形象,创典范,立标杆;基层党组织从规范入手,管起来,严起来;从常规入手,进课堂,进宿舍;从重点入手,走起来,跑起来;从基础入手,求实效,提水平。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
来源:西藏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创造各族师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 环境 推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