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7-2-3 08:56:32

古琴的情怀密码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从前没有电脑的时代,我这个乡下人只在挂历上见过古琴。那时候似乎更羡慕弹古琴的女子,觉得美得跟仙女似的。有了电脑之后,看美人古琴画就容易多了,不仅有画看,还有视频看。但是看来看去、听来听去,甚至听著名的十大名曲,也觉得和自己隔着山水的高远,一颗俗人的心和古典音乐之间,仍然隔着一堵墙。


    没想到也有拆墙见面的时候。大约是来扬州不久的一个元宵节,我和师傅几个晚上在东关街赏灯之后吃夜宵。酒后走在小巷里,听到隐隐约约的琴声,师傅说应该是古琴声。有人提起贾平凹在《废都》里的城墙边听埙的情节,大家突然都噤了声,一时觉得夜特别静,静到让人寒战。但很奇妙的是,那一夜的狭路相逢仿佛是一个琴房的守门人,拿着一把钥匙,引我一步一步走进琴音的深处。琴声似一缕黄昏的风路过我这朵云,我们因此改变了相处的关系。


    一个秋日午后,三五好友聚于东关街上一位画家朋友的工作室喝茶聊天。工作室是个古典的小园子,园门朝南,沿街而开。此处往东走几步,便是城墙;出了城,即运河码头。旧时光里这里应是扬州商人匆匆下船的地方,他们为贩盐、运茶、卖米奔忙操劳。而今时,这里则是一群文人坐在水响里赋诗、饮茶酒与听琴的所在。这一天,我有幸听到了广陵派古琴第十二代传人刘扬先生的琴音。


    这个午后,刘扬先生弹了好几支曲子,《渔樵问答》《秋风词》……还有《忆故人》。我至今仍记得听琴的感觉。真就像谁说过那样,心里一坨坨不知结了多少年的疙瘩被震松了,然后不知所措。琴声不饶人,听到最紧要处,眼泪就砸了下来。弹《忆故人》时,刘先生边弹边唱,他的嗓音略沙哑,竟与歌词特别相谐,仿佛是一对弟兄,一个叫沧桑,一个叫苍凉。一曲终了,屋内一片寂静,过了半晌掌声才像被解了穴位似的清醒过来。人似深潜至水底的鱼,终于浮出水面。


    过了好久,我还怀想这个午后的琴声,它不能用好来表达,也不能用佳来形容,它是一种精神的抵达。或者就是周云蓬所说的,是生活最终变成了音乐。无论这个曲子存在多久,它皆出自人之手。古人和今人的情感与生活是相似的,不同的或是生活方式,今人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心灵的烦躁,所以不能和古典的声音安静地坐下来对饮。


    音乐如酒,你只有尝到它深藏的醇香,才会深爱乃至酒醉。


    我能确定这个午后那首《忆故人》里自古藏到今的情感音符,皆被我一一认领了。这大概和年龄有关吧,没有哪个年轻人会无缘无故地喜欢忆故人。


    也是缘分吧,此后不久,就结识了一个叫梅的朋友,她不仅热爱文字,且习琴八年,功底颇好。为了习琴,她一直住在老城区的巷子里。初次听她弹琴是一个夏夜。那日也只好友两三人。先是小米粥、香椿饼的晚饭,后饮正山小种。聊天至晚上九点左右,她便随手弹起了古琴。


    声音响起,万籁俱静。


    她竟然弹了一个外国的曲子《斯卡布罗集市》,简直太叫人惊喜了。听多了古琴十大名曲,觉得古琴的声音早已烙下了“古”的琴印,乍听这个曲子,顿时觉得琴音就像一缕穿过水边的风,携着水音细步往前,每一步都十分轻盈,仿佛叫人感到走路人愉悦的心情,于是听到的人也立时沐了春雨一般的舒爽。梅说,乐器的语言也是一种诉说,她只希望将这种诉说变成一场动人的灯火阑珊处,让听者在这里将心中饱含的秘密全部倾诉出来。


    当最后一个泛音响起时,我突然觉得古老的琴弦,在这个女子的手上绽出了嫩绿的新芽,将我带到了另一层觉知,使得一般状态无法感受的感动和情感涌现出来。从此,我们这些曾经在古琴门外手足无措的俗人,都对它敞开了心怀。(1)

煤缘 发表于 2017-2-3 09:09:36

感谢分享,赵老师辛苦了!

煤缘 发表于 2017-2-3 09:09:43

问好赵老师!

煤缘 发表于 2017-2-3 09:09:49

祝赵老师鸡年大吉,万事如意!

zzczzc 发表于 2017-2-3 21:42:13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zzczzc 发表于 2017-2-3 21:42:26

前来学习前来支持

zzczzc 发表于 2017-2-3 21:42:38

支持专页支持版主

zzczzc 发表于 2017-2-3 21:42:50

问候老师健康幸福

zzczzc 发表于 2017-2-3 21:43:01

羊君 发表于 2017-2-4 08:31:21

回 1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的来访支持!问好!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古琴的情怀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