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来源: 中国石化报作者: 潘姝苗读小学三年级时,某日,儿子忽然说:“我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很快,一副眼镜架在他那窄窄的鼻梁上,衬着他的小脑袋,显得十分不协调。路遇熟人,总会关切地问:“这么小就戴眼镜了?”
我和他爸都是“四只眼”,这下可好,一家三口凑在一起,一共“十二只眼”。“这才叫‘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儿子调侃。
但这也意味着我和他爸丧失了权威:叫他少看电视、少玩电脑,他就很不服气地吐出一句:“还不是你们把近视基因遗传给了我。我的同学某某某,每天看三个钟头电视,视力照样是1.5。”他爸听了反驳:“我念完高中才近视,学习比你用功100倍,你为啥不遗传我的优点,缺点早早接班?”
儿子近视是否是遗传的,我不清楚,但这与他的生活习惯必然有关。据我观察,他基本上是每天放学后,除了趴在桌上看书写作业,就是见缝插针盯着电脑打一小会儿游戏。
拌嘴归拌嘴,每次儿子出门之前,他爸总忘不了交代两句:“平时走路别戴眼镜,上课写作业看不清字的时候再戴。老是戴着,眼球会变形的。”对这个问题,儿子倒是听话,把眼镜藏在书包里,不得不戴的时候才戴。
然而,因为眼镜不常戴,儿子平日看东西习惯了眯着眼睛,看起来像只没睡醒的猫咪。
某日,他有点郁闷地说:“妈妈,我的眼镜要重新配了,现在戴着它,稍微远一点我已经看不清了。”我赶紧带他去验光,眼镜店老板询问了情况,语重心长地说:“近视了却不戴眼镜,会看不清东西,加重眼睛的负担,近视度数会加深得更快。”
要是在以前,我根本不信他的“理论”,但事实摆在眼前:儿子断断续续戴眼镜,视力迅速下降,镜片度数从近视150度飙升到370度。照此发展下去,儿子鼻梁上架着的,很快就是两只“酒瓶底儿”了。
此后,每次我和他爸晚饭后散步,望见满天星斗,望见银河浩渺,总会想起此时此刻还窝在家里奋笔疾书的儿子。与我和他爸相比,他有这个时代衣食无忧的物质生活,却再无我们儿时在原野中嬉戏、欣赏自然美景的眼福,视野被困在一圈窄窄的眼镜框里,昏暗、逼仄。
我觉得,爱孩子,就要尽可能给他一个欢乐的童年,起码要给他拨弄草木鱼虫的闲情,给他与自然相伴的回忆,让他见过透亮无尘的天空,给他一个能够肆意玩耍的季节。
但遗憾的是,在考学的压力下,孩子们本该亲近的这一切,反倒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愿景。听说,像儿子这样的“小眼镜”,小学校园里见多不怪。儿子班上已有17个孩子戴上了眼镜,剩下的也在酝酿配眼镜计划。
“六一”儿童节将至,我和他爸商量好:一定要带儿子到郊外玩一圈,不论他有多少功课要做,都要他放一放,去看看野塘新荷、山涧鸣虫。因为,孩子的生活,不该只有无休止的前进、再前进。正如某个诗人笔下的哲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回 楼主(羊君) 的帖子
感谢赵老师精彩分享,老师辛苦了,新年愉快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前来学习前来支持 支持专页支持版主 问候老师健康幸福回 1楼(幸福海边) 的帖子
感谢李老师对人生感悟专页的给力支持!问好!回 2楼(zzczzc) 的帖子
感谢张老师对人生感悟专页的给力支持!回 3楼(zzczzc) 的帖子
专页有张老师的支持与付出更精彩!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