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研究生拜师非遗传承人:把现代美学融入古老技艺
这个图案取自传统的清代团花,但是中间加了一圈留白,这样看起来更有层次感。”11月18日晚,杨华珍的弟子钟亦秋这样给记者解读她的新作。杨华珍,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项目传承人。2008年开始,已经退休的她开始藏羌织绣创业,作品走出亚洲,远销美洲、欧洲等地,还曾与植村秀、星巴克等品牌进行合作。
作为非遗传承人,杨华珍近年来收下不少年轻弟子,包括院校出身的科班学生,钟亦秋正是其中一位。在西南民族大学平面设计专业研究生就读期间,她就拜了杨华珍为师,跟着师傅学习期间,她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结合,设计了一系列现代民族工艺品。
高原寻根,找到民族文化的特质
钟亦秋是成都人,从小学习绘画,大学时到浙江学习舞美设计,研究生又考回成都,学习平面设计。
2014年,在一次非遗传承活动中,她认识了杨华珍,便开始到杨华珍的藏羌织绣博物馆里跟着学习。钟亦秋说,“我一直对藏羌文化比较感兴趣,研究生期间研究的就是少数民族文化相关的内容,自己也多次到阿坝等地采风。”
钟亦秋说,她去阿坝当地采风发现,羌族刺绣,尤其是羌族素色刺绣,所使用的还是一种最古老的传统针法,针脚走线很密,绣完后布的硬度会变得很硬,也不容易磨坏,起到给布“加固”的作用。
民间羌族刺绣的图案还藏着一套体系,“最开始,我是看不懂这些图案的,请教杨老师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些都是有根可寻。”钟亦秋说,例如羌绣中最常使用的羊角花,是当地对杜鹃花的别称,作为羌族的吉祥花,在当地也被称为“爱情花”,源自羌族的古老传说。钟亦秋还告诉记者,过去羌族以牧羊为主要生活来源,因此羌绣中很多元素都会与羊有关,很多刺绣图案的走线也如羊角般弯弯曲曲的。不仅如此,羌族还喜欢将蝴蝶、花朵等很多美丽的东西连接融合在一起。
杨华珍说,“羌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信仰万物有灵,因此羌绣的题材元素都来源于自然,并充满着对幸福美满的向往。”
现代审美,让古老技艺时尚化
钟亦秋利用自己所长,帮助杨华珍设计了不少工艺作品。其中,既有自制的拖鞋、抱枕等工艺生活用品,也有为一些时尚品牌定制的包装图案。她告诉记者,现在越来越多国际一线大牌,开始走民族风复古路线,但仔细看来,他们在注重传统的基础上,又加入很多现代美学概念进行调整,包括花饰的疏密关系、空隙等等。
“其实,很多传统的技艺,可能过于厚重和复杂,并不太适合于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钟亦秋说,尤其是日常生活用品和服饰等,现在更注重简单和实用性,太厚重的东西反而不太适用。
记者看到,钟亦秋的设计作品中,对传统元素进行删减,在民族风基础上加入了简约风。例如最近刚设计的团花作品,她就在中间加了一圈留白,将一个整体的团花变成了内外两个部分,提升了这个传统图样的时尚感,这个作品已被香港一家公司购买了版权。她设计的另一套家用收纳产品,也在全国旅游商品大赛上拿了奖。
传统羌绣都是先画后绣的方式,钟亦秋利用电脑软件设计出图纸,让绣娘在操作时能够更加准确,也减少了很多手工工序。实际上,钟亦秋也在思考,将印与绣结合起来,不仅给予作品更多时尚感,也可以降低成本。
“现在传统手工艺品很多都价格不菲,主要是因为人工成本太高。”钟亦秋说,例如一条传统的羌族素绣围裙,价格大概会卖到近千元,普通游客难以承受。“更简单一些,或许更符合现代人审美,同时也能大大降低成本,让更多游客能够作为旅游纪念品来购买。” 当好传承人,让古老技法得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