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压力在即 谁家父母能够淡定?
近两年,中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重基础、重知识的应用,去难题、偏题、怪题。题目趋于简单,考生的成绩总体偏高,高分段考生越来越多。这又让部分家长陷入了另一种焦虑:考题简单了,但简单的题目孩子也会做错,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不错却马虎粗心的孩子。孩子稍有闪失,就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家长仍然普遍焦虑
据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北京市中考考生90327人,比去年增加1000余人。统计显示,示范高中录取率最高的为西城区,其次为东城区,而海淀区的示范高中录取率排名第七。
家长刘女士说:“海淀区好学校云集,但毕业生人数也是最多的,在北京的12个区中,示范校录取率并不高,且高分段考试人数集中,竞争激烈。我儿子现在海淀区一所示范校读书,明年中考,看今年这阵势,我对他能考上现在的学校真没把握。”
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北京共有67816人报名参加高考,这是自2006年以来,北京高考报名人数连续第9年下降,今年北京高考录取率在80%以上。
然而,这一数据并不能减少部分准高三家长的焦虑感,他们看重的是另一个数据:今年北京高考文理科满分均为750分,文科650分以上的有508人,630分以上的有1213人;理科680分以上的有1049人,650分及以上的3656人。高分段考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同一分数的考生达到几十人甚至百余人。与此同时,不少重点高校连续几年减少在京的招生指标。一些家长表示,北京孩子要想考上理想的大学、理想的专业,竞争比前几年难度大了不少。
高考成绩一出来,家长“白云飘飘”就在女儿所在中学的准高三QQ群上透露:“朋友的儿子成绩632分,理科,朋友很郁闷,感觉没啥学校可选。”另一位家长立即回复:“貌似是这样,估计与211大学无缘了。如今的牛娃真多,吓死人了!”
吴女士说起自己的侄女琳琳,夸奖中不免透着遗憾。琳琳高考成绩693分,理科,按说这成绩已经很耀眼了,但与理想目标清华大学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据清华大学招办表示,他们预估清华在京的理科录取线为694分,较去年实际录取线提高12分。最终,琳琳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吴女士说,其实就是一道小题的失误,结果却大不一样,她担心自己的儿子明年也会这样。所以,这个暑假,她给孩子报了语文和英语复习班,希望他能夯实基础,不该丢的分一分都别丢。
吴女士说:“我不是一个面对现实,敢拿孩子的将来做赌注的妈妈,也不是一个特立独行、执着于快乐教育的妈妈,面对目前的教育现状和升学压力,我替孩子选择了接受,并尽可能地做好后勤工作,协助孩子提高成绩。其实孩子有多累,我都看在眼里,也很心疼。我也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发展,积极乐观,但是当前必须先让他考上一所好学校。”
尖子生爸妈期望值更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83.6%的中学生家长要求孩子考到班级前15名,小学家长的期望更高。孩子成绩好,不仅在中高考录取中占有优势,在考前也能拥有更多的机会。比如,在中考前,很多学校都有一个潜规则:提前签约,签约的依据就是考试排名;而对于准高三和高三的学生,成绩优异的则有机会被选拔a参加大学举办的综合训练营、夏令营和冬令营,优秀营员将会被高校锁定,并有可能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凡此种种,无不表明中高考竞争之激烈,家长们怎么能不看重成绩和排名?
一些家长表示,大家现在是竞争前移,像拼高考一样让子女拼中考,不惜成本。
王先生的女儿今年中考,成绩比较理想。他说,这些年花在女儿上课外班上面的钱,最少也得十几万吧,该花的就得花。现在看来,这些钱花得是值得的!
田媛的儿子是个准高三学生,在北京市西城区一所示范校读书,成绩不错,有冲刺顶尖大学的潜力。但田媛还是在不自觉地焦虑。她告诉记者:“我心里很清楚,考名校不容易,我也不想让儿子有太大的压力,可是儿子确实很有希望,属于踩着名校录取线的那类孩子,一松懈就有可能滑下来,那该多可惜啊。所以,我总是以身边考入名校的孩子为榜样激励他,一看到他在家里晃来晃去或者看手机,我心里就着急;我并不反对他看课外书,但长时间地读小说、闲书,我心里也发慌,控制不住地提醒他要抓紧时间,有时也因此和儿子闹得不愉快。”
人民网强国论坛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92.8%的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存在焦虑,而在全部被调查者中,98.6%的人认为身边有家长存在焦虑现象。
家长焦虑会传染给孩子
孩子的每一步成长,似乎都面临激烈的竞争,这也让家长的焦虑与日俱增。可以说,家长的焦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孩子学习的进步;但是,家长的焦虑也会不知不觉地传染给孩子——由于升学的压力,家长会对孩子成绩有要求,进而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造成子女的学习负担与精神压力,导致心情烦躁。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这种焦虑状态愈发严重,会逐渐影响到家庭关系与孩子的独立发展。
韩雨童在北京市海淀区一所示范中学读高中,成绩排名位于全年级前三分之一。父母均毕业于名牌大学,非常希望她能延续这个传统,时常提醒她,不考上名校,大学毕业后就业不容易。渐渐地,韩雨童感到了压力,她开始在意考试,关注每一次大考的排名,担心自己的名次下降。为了能够保持并提高自己的成绩,主动提出让父母给她报课外辅导班。然而,由于长时间的紧张学习,她最近很少一觉睡到天亮,夜间会醒来两三次,且睡眠很轻。为此,听课质量下降,看书也不由自主地走神,甚至坐一会儿就想起来走走。妈妈郭女士说:“每天晚上,看到她学一会就从她自己的房间里出来,看手机、吃零食,我心里就很着急。眼看读高二了,可她现在的状态似乎还不如刚上高一时好。”
据了解,焦虑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但是如果焦虑程度比较严重,就成了焦虑障碍,即临床问题。据媒体报道,最近几年,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接诊的家长越来越多,并且其焦虑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可以说,家长焦虑已经成了一种非常普遍且愈演愈烈的现象。
如何缓解家长的焦虑?
从理论上说,取消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实现教师流动、推动规范入学,教育的不公平开始逐渐消失了,家长的焦虑也该得到了缓解。
从自身来讲,改变“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不拿自己的孩子跟优秀的孩子比,是家长淡化焦虑情绪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家长要引导孩子寻找自己未来的目标,做纵向比较,多鼓励、给孩子自信。
来源: 中国妇女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