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作者金陵石化公司曾敏“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桃换旧符”。新年在不经意之间飘然而至,街道上,超市里,那一串串的红灯笼里,年味一点点散开。
说实话,如今过年真的一点味道都没有,少了爆竹声声,真不知所措,到底什么样的味儿才是年味儿?也许和年龄、阅历、经历、品位、文化底蕴等都有关系,但是,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心情和心境。
记忆中整个童年和少年生活都是在感知的炼厂生活,每到快要过年时,总是忙忙碌碌中安安静静中等待过年了。母亲有条不紊地张罗着各种过年的东西,大人们什么心情我无法体会,但至少我能感觉到他们都是充满希望地认真对待每一天。而我却和姐姐一起起个大早赶往栖霞老菜场去排队购买年物,说实话,哪个年代,和所有的人一样最希望的就是能过年,伙食也比以前好多了,有肉吃了,菜里的油水自然也就多了,人们干枯的脸上也多了些许红润。儿时的我们最为期盼的就是能有一身崭新的衣服穿在身上,欢呼雀跃地迎接年的到来。如今生活在城市的小孩子生活条件好了,平时衣服够多了倒少了真正过年的哪种节奏和趣味,整天围着电脑,手机,年味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负担。
哪时过年,远远地就能嗅到飘着馨香的年味儿。人们收拾起忙碌了一年的疲惫与劳碌,尽情地挥洒自己的那份靓丽的心境,躲猫猫、炸鞭炮等成了那个时代爱玩人的首选,也有聚在大街上抬杠起哄的,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来打理自己的心情。
那个时代,能有个好生活是在张扬的情绪中舒展着的年味儿。农家收秋后,所有人家把过去的精打细算都忘却到了脑后,各种食材包子、炸糕、豆腐、饺子等等,一股脑儿地上了餐桌,尽情地全身心地享受飘着馨香的年味儿。
那个时期,文明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全面升华。工会文化宫各种活动应有尽有,溜旱冰、打台球、看电影、借图书等,过年中能实实在在地感到有趣味,实实在在地红火。周围村镇戏班子也闪亮登场,好戏连台。常常是场里唱戏场外红,不论男女老少,不管有钱没钱,都是一起上阵。如今过年时,埋在孩子们心头的一份盼望,是一种现在看来微不足道的面是当时却是难以满足的奢望。穿新衣,享口福、攒压岁钱、放鞭炮------
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那个阶段、那个时期的人,可能永远也体会不到那种年味儿。我断言,经历不同所感受到的年味儿也就有所不同。如今的过年确实感觉不到原来的味道了,出去走走看到的也就是平常所能见到的,最多是挂了些灯笼,路上行人少得可怜,不知是人大了还是生活变好了,过年的味道了在城市中找不到了,但我想不管城市如何变化,只要拥有一颗年轻靓丽的心,奔波得再苦再累也都无所谓了,因为我们永远不会停下匆匆奔波追求幸福与梦想的脚步,路在脚下,希望也就在天尽头。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赵老师转贴辛苦了 专页有您最精彩 问好老师元宵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