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柳色
作者 山西静乐县石油公司张天柱我有一位朋友,情怀古雅,向往田野。从副处位置上退下来后,用多年的积蓄在郊外租了一片熟地,结庐种圃,过上了“南山采薇,东离把酒”的恬适生活。前些日子,朋友打电话来,他邀我前往参观,参观完后,并执意要我从园中任选一花木以为馈赠。我左选右选,选中了一株“摇头柳”。朋友直呼:“有品位!有品位!”回来移植完后,一股柳味的情愫爬上心头,久久飘散不去。
还是很小的时候,故乡有一小河,名日碾河,清清的河水,不知疲倦地向着汾河流去,沿岸景色颇似样板戏《沙家浜》里郭建光唱的那段“西皮原板”:“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每年到了春季,河面上便柳枝如丝,柳花如雪。这柳花似烟,色如兰瓣,叶状似菱,飘洒河面后随波逝去,恰如一只只知暖戏水的鸭儿。再到了秋冬之交,叶子退去后,这柳树又成了忠诚卫士敦敦实实的守护着两岸河堤,春风一来,它又披薇挂翠,染绿两岸,形成一片流动的风景,风吹过,绿浪漾动,飘勉柔美,使我想起了西子湖畔的柳浪闻莺,这是我梦中的故乡景象。
我将“摇头柳”植于家中一大花盆,置于阳台,虽劳作不多,却引发了我的好奇,禁不住,深夜读史,几行文字闪入眼帘,原来植柳的高手算得上晋朝的陶氏祖孙,据史记载,陶家曾孙陶渊明更是未出仕就先种柳,少小年记便端然在自家门口植柳五株,并写下了惊世骇俗的奇文《五柳先生传》,以此自况。这篇奇文,我在初中念书的时候,就通读数遍,今夜又重读此文,不仅为陶公勤苦清贫、刚直不阿和洁身自好的美德感染,而且更为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而折服。
其实这也是柳树的品质而所在。
柳树柔弱婆娑,婀娜多姿,既是美化环境的佳品,又是陶冶情操的什物,你看柳条那绵弱长藤,能工巧匠们可用它编筐筑椅,化为绕指柔;农夫牧童还用它捆物飞鞭,盘垣数圈而不折;初春时节,也是我们这些顽童的逗乐乐器,曾记还,童年的我常从柳树上折下或粗或细的柳条儿,用手轻轻拧转,柳皮遂于树骨脱离,用剪子将柳管两端剪齐,再把一端的表皮刮去,柳笛就做好。细管柳笛,声调悠扬婉转,柔中含钢;粗管柳笛,音韵深沉奔放,气势充沛,随着我和小伙伴参差不齐地吹奏,逗得那些鸟儿啾啾欢啼,我们看蜂蝶绕枝,燕尾点叶,心中就像有清凌凌的小溪在畅快地流淌;更喜文人墨客,睹物生情,写出了多少咏柳、叹柳、歌柳、惜柳的精美华章和诗篇。我从小性格粗爆,处事急躁,爱上柳后,常常盯住柳枝端详,从中悟出不少东西,日久天长,受益匪浅。
譬如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短短几句,味道纯厚,令人有如饮美酒之感。还有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那首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千枝下绿丝涤。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也是短短四句诗,就把柳树婀娜多姿的观赏性描写的非常到位,让人闭眼一想,柳树尤其是那万千细软修长的枝条,随着微风飘来飘去的美妙画面,宛如在眼前一般,给人以无穷的遐想万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出了柳树的飘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写出了柳树的柔美;“两行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出了柳树的空灵;“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写出了柳树的姿色;“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写出了柳树的特质……
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年年柳色!柳色年年!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赵老师转贴辛苦了 专页有您最精彩 问好老师元宵节快乐 感谢分享,赵老师太给力了! 问好赵老师! 祝赵老师元宵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