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7-2-22 15:36:19

“三姐妹”揽三甲的背后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我曾因为训练时取得点滴进步而暗自庆幸,却又因为老师傅的精湛操作羞愧不已;我曾因为被预言没有希望取得名次而深感绝望,却又一次次固执地去培训基地练习……”2月16日,袁志红讲述了她获得普光分公司第三届职业技能竞赛高含硫采气工工种比赛第一名的体会。

2016年6月,普光分公司第三届职业技能竞赛拉开帷幕。历经数月的精心筹备和激烈角逐,采气厂集气总站中控运行班的袁志红、陈术华、刘玉莉包揽了高含硫采气工工种比赛的前三名。

在普光气田,普光、大湾采气区是天然气开发的主战场,而作为坚守在人机界面前维护集输系统安稳运行的“枢纽”——中控运行班人员很少有机会接触站场设备。袁志红、陈术华、刘玉莉三朵“金花”只所以能力压群雄,这背后隐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艰辛。

2014年,袁志红首次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却只获得本工种比赛的第十名。从那一刻起,“得第一”就成了一个执念,深深地烙在了她的脑海里。

高级孔板阀清洗是实际操作竞赛的“重头戏”。练习之初,袁志红总犯低级错误,譬如滑阀关不严、孔板装反等。

“看!不就是这么扣吗?”看到同为参赛选手的大湾采气区技师薛俊格轻轻一抖手腕,就把夹持器装入了导板,袁志红羡慕极了。

培训基地常常人头攒动,袁志红就“夹缝求生”,瞅准清晨和午后的“低峰时段”,加紧练习。正值盛夏,不几天,毒辣辣的太阳就把她的脸蛋晒得黑红。

理论竞赛有4000多道试题,袁志红往往背到深夜才入睡,第二天早早地起来,继续温习薄弱知识点。

“5点就天亮了,可我的一天从4点就开始了。”她在朋友圈里写道。

与袁志红相比,首次参赛的陈术华和刘玉莉的“备战”过程也很艰辛。面对从未接触过的孔板加工图绘制项目,她们一时间“抓了瞎”。

“必须在30分钟内画完。”培训导师王红宾要求。

“天啊,怎么缩短时间!”刘玉莉赶忙向陈术华“求救”。

陈术华定定神,庖丁解牛般地把整张图涉及的诸如A4纸的固定方法、工件的起笔位置等技术细节一一“肢解”,再逐一练习,各个击破。

那段时间,两人几乎丁字尺和圆规不离手,下了白班就一头扎进职工书屋挑灯夜战,终于把制图时间从1小时缩短到了25分钟。

“这丫头,都快魔怔了。”练到要紧处,陈术华往往啃几口面包就算一顿晚饭,她的婆婆心疼得不得了。

普光气田自动化程度高,对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也相应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培养更多“一人扛起一座站”的操作能手,普光分公司在本届竞赛中首次加入了“二级关断复位”实际操作项目。

“我带大家梳理一下工艺流程……”

培训课上,听着高级技师熊红武讲述的繁杂琐碎的操作参数,陈术华如坠云雾中。

2016年中秋节期间,陈术华抓住这难得的假期,带领刘玉莉等同班组的参赛选手上站开展实地演练。

大家分工配合,有人驻守站控室,有人背着空气呼吸器满站场跑,确认加热炉、分离器等设备的启停状态。天气炎热,每个人的工衣上都结了厚厚一层盐渍,满当当的气瓶也一个个地被用空了。

“你们这几个姑娘,个个都是‘学霸’!”在站外等了一整个白天的值班车司机调侃道。

练习结束后,她们趁热打铁,编写了包含37个步骤的二级关断复位操作规程,才满身疲惫地离开了集气站。在她们身后,满月朗照,群山无言。

“总结得很全嘛!”第二天,她们迫不及待地把规程拿给王红宾看,这位大师级采气“大咖”不禁对眼前几位柔弱的姑娘刮目相看。

如今,技能竞赛的“硝烟”已经散尽,袁志红凭借优异成绩从激烈的普光分公司天然气开发研究所岗位竞聘中脱颖而出;陈术华被借调到采气厂党群办公室,立志成为复合型人才;刘玉莉则准备和深爱的另一半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经过技能竞赛的“淘洗”而成长起来的“三姐妹”,正续写着各自的精彩人生。每每想起携手走过的“备战”岁月,她们就获得了无限的动力和勇气。

(中原石油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姐妹”揽三甲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