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原风景
作者安徽淮北石油分公司杨蕾初听到日本音乐家宗次郎的《故乡的原风景》,恍如故乡的清风缕缕,吹绿了山野,吹蓝了天空,吹的干涸的心田温润起来。都说音乐无国界,无论是文学、绘画、艺术等等,都是要有归宿的,只有故乡,才是创作的源泉,才是心灵的归宿。
故乡在皖北,一个叫桃园的地方,她不是“刘关张”三结义的桃园,虽然无山无水,只是淮北平原上一个普通的村庄,但她在我的精神世界里,是一个桃花源一样的所在。本文是我的关于80年代故乡的记忆。
春:温润明朗
春的故乡出处充满了生机。田野里粉的红的各色花儿次第开放,从此农人的眼睛里姹紫嫣红开遍,再也不缺色彩。当然田野里的主角还是黄绿两色,黄的是油菜花,绿的是麦苗。油菜花是春天的宠儿,它黄的恣肆、亮得耀眼,就像春天的圆舞曲一样,起承转折,高潮迭起。有一片一片的油菜花田,成岭成坡,仿佛山水小品;还有的几十亩、上百亩一眼望不到尽头,汪洋恣肆的花的海洋,开的活泼,开的热烈。迎着太阳光,你仿佛看见它们在笑,仿佛七八岁娇憨的女孩儿烂漫的笑脸。
春天还是野花的世界,它们一丛丛一簇簇开在田埂边,河滩上,篱墙下,荠菜花、马兰头、蒲公英……还有不少不知名的野花,没有娇艳的颜色,没有诱人的芬芳,忙碌的乡亲们忙着春播,忙着生计,自是顾不到,任它们在春风中自开自落,渐渐凋零。
深入到村庄里,春便有了柴米油盐的生机,有了炊烟的味道。房前屋后,池塘边,桃树杏树梨树的铁青色的枝条渐渐泛青,先是初绽星星点点的新蕾,然后次第开放。老人孩子褪去臃肿的棉衣,老人在家门口屋檐下晒太阳,孩子们在奔跑者嬉戏,狗吠鸡鸣,整个村庄在春日的照耀下,苏醒了,明朗了,处处生机盎然。
秋:丰盈醇和
经过夏的蓊郁,故乡迎来了秋。在收获的季节里,就如一个儿女在膝、丰盈柔美的母亲。褪去了春的青涩,夏的热烈,从上到下充溢的是母性的光辉。
秋天的田野,庄稼已经收获,颗粒归仓。一切回归原始的状态。秋天的田野,收获的是甜蜜,播下的是希望,秋天无非是花生、大豆、玉米或是红薯之类的农作物,在豆子地或是玉米地里,偶尔会惊起野鸡、野兔、野鹌鹑之类的,它们仓皇逃窜时,跟着主人去地里的狗儿们便会追上去猛扑紧咬,在人们的惊呼声中叼着猎物胜利归来,地里还会留有一窝野鸡蛋、野鹌鹑蛋之类的,属于劳动的意外收获。
临近仲秋,于许多天的“双抢”后,劳累的筋骨终于该舒缓舒缓了。乡亲们拎着月饼白酒糕点走亲戚。这时的故乡安逸自然。主人忙着杀鸡宰鹅,鸡是土鸡,肉是筋道的红烧肉,农家的粗瓷大碗、或是土瓷盘端上桌,满满的,都是舌尖上的农家味道。酒是少不了的,浓烈的高粱酒,酒酣耳热后是浓浓的乡情亲情,是丰收后的喜悦和满足。像极了“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丰盈醇和。
冬:庄重安然
冬天的故乡辽远高阔,整个村庄静寂下来,北风凛冽的日子,土灶台冒过炊烟后,乡亲草草吃过晚饭,家家早早的关门闭户,七八点就睡了。村外的树林里北风裹挟着凛冽的气息席卷过树梢,池塘里的芦苇枯黄的站成一片,苇絮在风中摇摆着一抹诗意。
倘若是阳光和煦的日子,人们便三五成群的站在房檐下、草垛旁,晒着融融的冬日暖阳扯闲篇儿,三皇五帝,历史传说,家长里短……男人们来纸牌,女人们织毛衣、纳鞋底,小孩们在膝前承欢,一切都是温暖和乐的图画。
下雪的时候,故乡更加静穆了,淮北大平原是一幅白雪茫茫的图画。记得有一年回乡给奶奶祝寿,天地间莽荡无垠,远远地看见一株经年老树兀自立在村北的雪野里,那样沧桑,那样厚重。村庄在远处静默着,再远处就是原野,麦地被厚厚的雪覆盖着,雪花飘落在脸上,有微微凉意,但却是那么的滋润。天地间是如此的苍茫,又如此的亲切。故乡的冬天地阔天高,庄重安然。
回 楼主(羊君) 的帖子
感谢赵老师精彩分享,向敬业的您学习看齐,周末愉快 感谢赵老师精彩分享 赵老师转贴辛苦了 向敬业的版赵主学习 问好老师周末快乐回 1楼(幸福海边) 的帖子
感谢李老师对专页给力支持!辛苦了!周末快乐!回 2楼(zzczzc) 的帖子
感谢张老师对专页给力支持!辛苦了!回 3楼(zzczzc) 的帖子
问好张老师!周末快乐!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