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7-2-25 08:25:18

新年出行之雾霾遭遇记

作者第十建设公司翟巍巍

    与家人早早预定了新年假期出游的计划,却不料在出行前遇到了大范围的雾霾,好在高铁受天气的影响不大,行程才没有受阻。从青岛到平遥没有直达的火车,我们选择了从北京周转。火车刚进河北境内,天色就暗沉下来,窗外满是灰色的迷雾。华北冬天的田野原本就是空寂一片,现在目及之处只有铁轨边十多米的距离,隐隐能看到路边还没有融化的雪,早已经失去了圣洁的颜色。
    晚上到达北京之后,发现这边的雾霾比沿途还要清减一些。天气并没有减少大妈们对广场舞的热爱,地坛里的各种音乐并行不悖,只是广场的鸽子吃的过胖,连盘旋一周也都是懒洋洋的样子。地坛旁的金鼎轩依然是热气缭绕、人声鼎沸,鸡蛋布丁也还是熟悉的味道,这种嘈杂沾染上了众多烟火的气息,并不令人生厌。

    第二天上午到雍和宫,或许是因为天气不好,游人并不多,佛香缭绕中大家都放缓了脚步。我们两个也无祈福的诉求,主要是想去走一走。走累了就坐在钟楼旁的长椅上,看重重宫宇,作为藏传佛教的寺庙,雍和宫与承德外八庙的建筑风格相差很远,因为这里原是清朝皇四子胤禛的府邸,主体建筑明显带有皇家建筑的庄重和沉稳,飞翘的檐角平添了一份灵巧。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尊白檀木大佛,由一棵完整的白檀雕刻而成,令我们感慨大自然的神奇。

    从北京到太原,我几乎是睡了一路,出了火车站明显觉得能见度降低了,据说遭遇了重度的雾霾预警,路上车辆行驶非常缓慢,只能隐约看到前面的车灯。第二天早上到晋祠,冬季的萧瑟凸显了西北古建筑的厚重和沧桑,斑驳的壁画和盘曲的古槐透着历史的凝重。小时候读李白的:“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注释说这个流水指的就是晋水的源头难老泉,令我心存向往,所以这次直奔难老泉而去。我们先是循着水声看到了在桥下汩汩涌出的泉水,晶莹剔透,只是出水口的设置略显落魄,然后才按图索骥找到了八角攒尖顶的难老泉亭。亭下的泉眼在寒冷的冬日里有些氤氲的水汽,难得的是还有两条红色的金鱼游弋其中。听当地人介绍说,近些年泉水的水位在不断下降,几十年前,泉水几乎和地面平齐,按照这个速度,泉水的干涸就在眼前,让人不免唏嘘。

    下午到达平遥古城时,雾霾的威力已经显现,可能是因为古城及周围的居民沿袭了烧炭取暖的生活方式,空气中混杂着袅袅青烟和浓烈的炭焦味,挑战着咽喉的忍受力。以前到过的古城,多在南方,如丽江古城的秀丽,乌镇的江南风韵,凤凰古城的异族风情,这次看平遥光秃秃的城墙,不免有些失望。穿过古城边缘的生活区,漫步前往古街,途中看着青砖古瓦,浏览着厚实的门楣匾额和精美的石刻砖雕,倒有几分明清古建筑韵味。古街上游客甚多,自拍者、摄影者随处可见,只是游人大多都戴着口罩,在古香古色的街景中分外怪异。很难想象这小小的一方城池,在当年竟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富可敌国。受好奇心驱使,我们在闹市中取道票号、镖局、钱庄和县衙,试图在置身其境中探寻古人的生活印迹,感受他们生活的气息,无意间竟有时光倒溯之感,体会到过去镖师的艰辛和“日升昌”票号创业的不易。

    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临街商铺的灯光开始明亮起来,星星点点中人们开始三五成群寻找心仪的美食,按照之前做过的攻略,我们在街旁找到了德居源餐厅,小小的门楣并不显眼,甚至布局略显狭小,但人气的爆棚度和招牌菜的可口度还是值得称赞。第二天,在更加严重的雾霾中,我们走进文庙,登上了古城墙,边缘区的民居略显残破,又见鸽群,不时地盘旋在上空,时而临近时而远去,鸽哨过处留下幸福的记忆,只是这回忆沾染了太多的微尘,终以我的上呼吸道感染宣告结束。


幸福海边 发表于 2017-2-25 13:17:14

回 楼主(羊君) 的帖子

感谢赵老师精彩分享,向敬业的您学习看齐,周末愉快

zzczzc 发表于 2017-2-25 15:48:30

感谢赵老师精彩分享

zzczzc 发表于 2017-2-25 15:48:45

向敬业的赵老师学习

zzczzc 发表于 2017-2-25 15:48:54

专页有您最精彩

zzczzc 发表于 2017-2-25 15:49:03

问候老师健康幸福

zzczzc 发表于 2017-2-25 15:49:09

煤缘 发表于 2017-2-25 19:29:42

感谢分享,赵老师辛苦了!

煤缘 发表于 2017-2-25 19:30:04

问好赵老师!

煤缘 发表于 2017-2-25 19:30:16

祝赵老师周未愉快!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新年出行之雾霾遭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