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记忆中的小青枣
作者 韶关石油公司 杨红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小青栆的印象竟然慢慢改变了。对于它,曾好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是很待见。记得我还是孩童的时候,还用过“嚼木头”来形容过吃它的感觉。
在我还小的时候,即80年代的中后期,乡村中普遍还是一个物资很贫乏的年代。日常家庭中的伙食能常常有肉有水果,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水准了。那时,我们家里基本每天都能吃上一条鱼,母亲也会经常从市场上买回一大袋的苹果。家里院子中,还长有大大的两棵梨树。而且夏天的时候,父母还常会直接去别人的田地中买回很多的西瓜、香瓜、油桃之类的水果。所以,在我的记忆中,那时我们家的吃穿住行都还是相对比较丰裕的。
但除去在日常农村中常见的水果外,很多水果对我们那些农村孩子来说,都是比较稀罕奢侈的,比如香蕉。在弟弟还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一次我们跟着母亲去逛集市。弟弟看中了一个会跳的青蛙玩具,我则看中了那一串串黄灿灿的香蕉。青蛙要两块钱一个,香蕉则要三块钱一斤,母亲觉得太贵了。最后的结果是母亲买回了那只青蛙,放弃了香蕉。从此那串黄灿灿的香蕉就成了我记忆中的上等“天物”,永远的甘甜可口,却求之不得。
至于那小青栆,于我绝对是稀有品种。现在司空见惯的各类枣,红的,青的,大的,小的,我那时竟然都没有见过,更不知道它们的味道了。一日,我那住在邻村的小姨夫到村子中叫卖小青枣,到傍晚的时候,他将卖剩下的小青栆都送到了我们家给我们吃。
那时,我是很怕小姨夫的。因为他们家里总是长年累月的弥漫着争吵和贫穷的气息,被贫苦的生活折磨的小姨夫,也很少能给我们热情慷慨的感觉。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小姨夫经常到村子中叫卖一些农产品,有时候是卖鱼,有时候去卖大白菜,有时候是卖西瓜。我们家时常可以幸运的“雨露均沾”一点。
但孩子的口味有时候总是很奇怪的。比如我小时候总觉得蛋黄很难吃,所以很长时间里都坚持不吃蛋黄。对小青枣这么稀罕的水果,一开始对我的吸引力还是挺大的。一看到小姨夫送过来的水果,我就迫不及待地抓起一个扔进嘴里,但随即就大失所望,因为我觉得那味道如同嚼蜡,难吃极了。小青枣中有一些略微泛红了,但是找不到一个彻底红透的,所以我的结论是它那么没有味道,肯定是因为没有熟透的缘故。
年少无知的小孩子竟然还起了疑心,想着它那么难吃可能是因为小姨夫给我们的小青枣都是被别人挑剩下的劣质品呢。反正,不管怎样,长大后,我好多年都对小青枣没任何的垂涎感。
但随即,我很快就知道是自己太见识浅薄了。因为那种品种的小青枣,青就是它的成熟色,即便是全部熟透成暗红色,它们的味道也相差不大,而且我也几乎没有见过市场上有售卖全部熟透的小青枣的。
现在,或许是因为曾经的贫乏所致,我每每逛集市,都必定会买回一大堆的水果。至于那香蕉,我也早没有了什么偏爱之心。倒是那小青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竟然让我觉得它变得好吃了起来。
还有我那小姨夫,二十多年里,他始终坚持起早摸黑的劳作,用他的汗水,一点点谱写着他的生活篇章。而他的叫卖战场,也从周围的乡村逐渐扩大到十多公里外的小镇上了。他的交通工具也从最初的一个自行车,再到一个三轮板车(类似三轮自行车),再到一个两轮摩托车,最后到一个三轮摩托车。在我的眼中,他似乎永远都是黑瘦的样子。岁月渐渐侵蚀了他的脸庞,脸上的皱纹开始沟壑遍布,手掌也长满了厚重的老茧,显得粗糙无比。只是他再不卖水果了,大概这种小本生意,收益率实在太低了吧。近几年,他开始批量养殖水牛、耕牛,土狗、土猪等,供给附近的农户及市场。虽然我不知道他有没有赚到钱,但是看他们家的房子,在几十年里,从一间矮旧的瓦房,变成了一栋崭新、漂亮的小房子。两个女儿也都上了大学,也感觉我小姨那多年来的暴躁与任性的性格,也慢慢改善了不少。
那一年,当我们家竭尽全力在市中心买下一套房蜗居的时候,正在农村中大兴土木盖房子的小姨夫显得非常不理解。在他看来,农村就应该是农村人的天地和世界,是最应该坚守的阵地。就像他,大半辈子以来,不辞劳苦的在农村耕耘劳作,那里有他的汗水,有他的青春,也有他的梦想和未来。但不理解归不理解,在我们执意要买的时候,他还是热情的尽了一分自己微薄的力量帮我们……
其实,对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我来说,我见过太多类似小姨夫这样的人。他们中,有的是我的亲人,有的是我的邻居,而我那勤劳的小姨夫,不过是其中最普通的一员了。他们很多没有接受过很多的教育,甚至,很多时候,你会觉得他们很可笑、很可悲,但这个世界“存在即合理”,他们从不吝啬自己的汗水,慷慨地用自己的心血去浇灌脚下的土地,用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去丈量它,去供养它,且从不计较那份是否是对等的回报。他们只知道,只有勤劳才能致富,而且始终坚信,农村,就是他们最好的阵地,也是最好的归宿。
我想,小姨夫大概早已经忘记了他曾二十多年前叫卖过小青枣吧。但是,我相信自己是无法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