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火慢炖得真味
作者福建石油分公司 何银基宋代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其间写了打油诗《猪肉颂》:“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个用细细火、慢慢煨,不急也不催的慢功夫做出来的猪肉,就是流传至今的东坡肉。
“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今年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从富贵到贫贱,从显赫到落寞,苏东坡经历了人生道路上的巨大落差。尽管乌台诗案是一桩冤案,但他既不申诉上访,又不四处倾诉,没有牢骚哀怨,也没有愤世嫉俗,而是从容地接受命运的安排,“一如本是黄州人,元不出仕而已”,把自己当做从来没有当过官的黄州人,把仕途沉浮抛到九霄云外,只系怀山水明月,一方面躬耕东坡,一方面思考人生。他像煨猪肉一样,慢慢地“煨”着自己,终于把自己“煨”成一个从执著到洒脱、从功利到审美、从束缚到自由,旷达超然、自得其乐的人,使生命发生了质的变化。在谪居黄州四年多的时间里,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的华章。他的两赋一词使黄州赤壁成为永恒的文学景点,温馨的精神家园。清代康熙末年的黄州知府把黄州赤壁改为东坡赤壁,把苏东坡这个文学家和赤壁永远联系在一起。
苏东坡在细火慢炖中创制了东坡肉,又在细火慢炖中品到人生的真味。细火慢炖,纯真的滋味被留存,虚妄的杂质被蒸发。在黄州,苏东坡抛弃追求华丽的外壳,自觉拒绝世俗欲望的诱惑,把一颗受伤的心熨烫平整、服帖,潜下心来,涵养心灵,体会、追索生命的内在价值,塑造生命的内质,让内心充盈一股浩然之气。所以,他的人生是剥去虚伪外衣、回归纯真的人生;是摘下可笑面具、展露真实自我的人生;是远离喧嚣繁闹、宁静致远的人生;是有思想、有境界、有意味的人生。于是,在人生逆流的惊涛骇浪汹涌而来的时候,他气定神闲,生命从容,黄州之后的惠州、儋州,一波又一波更加残酷的打击终究没能摧垮他,留下了一颗灿烂的文学巨星闪烁在历史的星空里。
当今社会,我们普遍沉沦于功利性的世俗生活,去追求眼前的幸福和享受,满足生理和心理的欲望。这导致了我们往往用一种极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去评价和判断当下的社会,去消耗自己的人生,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挣钱和消费。所以,我们为名所累,为利所困而忙碌奔波,在一路飞奔中轻慢万物,美妙的事物往往被忽视,优雅的东西往往被抛弃,美丽的景致往往被亵渎,凡经历的一切都如过眼烟云,随风飘散,什么也留不下,实际上早已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有时候只有走到尽头,才会发现自己背负一生的行囊早已空空如也。
苏东坡时代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的人生智慧启迪着我们。一段时间,一幅著名的“葛优躺”照片在网上蹿红。“葛优躺”也许被一些人当做一个慵懒颓废的负面形象,但更多人是在快节奏社会状态下,把“葛优躺”当作对悠闲生活的羡慕和追求,希望放慢生活的节奏,减小生存压力的一种符号,其中隐含着对现实生活的太多无奈与痛苦。在忙完了工作之后,在身心疲惫之时,且不妨忙里偷闲,学一学“葛优躺”,暂时撒手尘世的媚俗,摒弃浮躁的心理,沉浸在淡淡的孤独和惆怅里,细细地品味一杯香茗,让自己的灵魂接受思想的考问,去理性地参悟人生的智慧,诗意地拓展生命的视野,坦然地捕捉生活的情趣,与自己和解,为自己而活,而不需要扮演别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那该是一种多么难得的生活姿态啊!
回 楼主(羊君) 的帖子
前来学习,感谢精彩分享,赵老师辛苦了回 1楼(幸福海边) 的帖子
感谢李老师对专页的给力支持!辛苦了! 为敬业的李老师你鼓掌!为你喝彩! 问好李老师!周末快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