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心如简 便是清欢——记北京市劳动模范、燕山石化高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我喜欢不断创新,喜欢因为创新而达到自己预设目标之后的那份快乐。”明净的小窗下,王素玉半坐在椅子上,微微抬头,有些矜持地道出自己对工作的那份喜爱。一身蓝色的工装,带出一身的素华,偶尔清风吹过,略略晃动的齐刘海,缓缓带起岁月的涟漪。
学有所成
1992年,王素玉从天津纺织工学院毕业来到燕山石化聚酯厂,同所有的新入厂大学生一样,一入装置,便要先经历3年的倒班生涯。
“至今,我都很感谢我倒班的3年,因为没有那3年的积淀,我不可能对装置有一定的了解。因为创新不是天马行空、也不是闭门造车,有的时候,单纯的某个设想可能根本不适合装置去生产。因此,在装置上的历练,使我能够真正脚踏实地地根据装置的运行状况去制定新产品的研发方案。”
经历3年的积淀,王素玉被安排做聚酯产品的研发,而这也是她走出校门之后,第一次进入研发领域。这一刻她才知道,原来大学学到的知识与工作实际并没有太大的联系,但学生时代养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却支撑着她在聚酯研发的岗位上,一做就是7年。
7年后,已成长为聚酯研发领域业务骨干的王素玉,却面临人生一次重大的转折——2002年,燕山石化科研机构重组,王素玉被分配到树脂应用研究所(以下简称“树脂所”)。
“虽然,聚酯也是树脂的一种,但我所研究的领域却完全不同。”
于是,又到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刻,这一年,王素玉32岁。可她似乎没有年龄的概念,孜孜不倦地向书本学、向同事学,但凡有不懂之处,便会毫不犹豫地向身边的人请教,一点儿都不在乎对方是不是比自己年轻、资历是不是比自己浅。
“三人行,必有我师”。敏而好学的王素玉,在不断的积累中,一点点了解了自己所要承担的科研内容、熟悉了新的专业体制,并渐渐涉足新产品的研发。
2006年,自觉仍是新人的她,毅然踏上南下的火车——参加业内粉末涂料的年会,并在这次年会中,承担推介燕山石化新产品的任务。
一路捧着资料,心里始终有些忐忑的王素玉,仍是一页一页翻阅并记忆着产品推介的材料。窗外的风景不断地变换,她却始终无心顾及。
“那次推介比较成功,客户问了不少问题,我都给予了详细的解答,江浙的热塑型粉末涂料的市场就这样被打开了,至今仍在为他们供应产品。”
只身扬州
很难想象,一向文静、腼腆的她,是如何在年会上应对的。只知道,第一次根据领导安排,要主动联系纺粘无纺布聚丙烯专用料的下游用户时,她真是硬着头皮拨通了对方的电话,却惨遭拒绝——连续10次电话、连续10次拒绝。一脸羞愧的她找到领导,尴尬地诉说了自己的遭遇:“人家不理我。”
“再接着打,总有1个会理你的!”
面对领导的鼓励,不得已,王素玉又拿起话筒,按下一串陌生的数字。
“至今,我还记得那是扬州的一位老板,姓戴,是唯一一个接到我的电话并愿意和我谈话的人,最后还要邀请我去他们的厂子参观。”
为了这一次信任的邀请,王素玉只身下扬州,受到了热情的招待。“其实,在我去之前,我几乎什么都不懂。那一次,我第一次见到了生产流程线;第一次觉得原来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时至今日,虽然,燕山石化公司已经与那位戴姓老板没有了业务联系,但王素玉依然会时不时地问候他。
而也是通过这次南下,王素玉眼界大开,她发现,下游用户由于贴近市场,能够更加迅速、更加灵敏地捕捉到市场的需求点,能够直接影响到新产品研发的方向。
2009年,在一次出差的过程中,王素玉发现一个大客户正在使用双组分的原料制作高档用品,这种高档用品能满足消费者对婴儿尿布卫生性与舒适性的高要求,而且在国外80%以上的这种高档用品都是用该原料生产的。
通过细致的交流,王素玉发现,这种原料燕山石化也能做。于是,2010年,王素玉作为课题组长,承担了中国石化级《双组分纤维用高密度聚乙烯1508S的开发》。通过样品比对、产品结构性能测试分析、助剂配方体系调整等手段,王素玉带领课题组成员在14万吨/年淤浆法低压聚乙烯装置上,成功开发出了双组分纤维用高密度聚乙烯1508S专用料。用该专用料生产的高性能PE/PP双组分复合纤维制成的无纺布,具有粘合温度低、面层光滑、平整、柔软、皮肤接触舒适等特点,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完全满足消费者对于婴儿尿布的心理需求。而这一课题的成功开发,直接实现利税90余万元,为燕山石化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所以,越亲近下游用户,越能跟进市场需求,越能有的放矢地确定已有产品的改进方案或新产品的研发。”而今,已在市场中历练多年的王素玉,谈到下游开发,一派泰然自若。
长夜未央
由于与下游用户联系密切,2014年,在了解到大众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市场对用于医用口罩等领域的聚丙烯熔喷专用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素玉迅速以正在着手进行的中国石化级“氢调法熔喷聚丙烯无纺布专用料开发”项目为依托,与项目组成员一起,在聚丙烯小聚合装置上进行了大量反复的对比试验,通过对小聚合的聚丙烯样品进行相关性能的对比评价,确定了催化剂体系。
同时,了解到国内熔喷聚丙烯专用料的技术指标不规范、产品表征方法不一致、产品质量控制不统一,王素玉又一头扎进书本中,在掌握一定的标准制定的专业知识后,通过与国内相关企业的沟通,协调完成了“塑料 聚丙烯(PP)熔喷专用料”国家标准GB/T30923-2014的制定工作。该标准的发布,直接促进了熔喷聚丙烯专用料品质的提升,为燕山石化产品领军国内市场奠定了基础。
2015年一开年,王素玉和项目组全体成员便又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一轮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中。“如宽分布的聚丙烯,应用于发泡领域,像建筑模板、家电的包装就是用的这种原料;激光防伪膜,像烟酒外面的包装膜,膜上可以出现彩虹一般的色彩……”
于是,忙碌的王素玉似乎学会了“瞬移”,人们仿佛上一秒还在装置中控室里看到她关注工艺参数的身影,下一秒她便又回到树脂所,开始进行样品分析。
“因为从小试到装置大规模生产,所有的参数都需要重新调整,这不可能一次调到位。”
于是,每次装置安排生产的时候,总有一辆车静候在一旁,接上从取样口取得中控样品的她,便直奔树脂所。由于分析出的数据实时用于指导工艺参数的调整,往往一个数据出来,便第一时间反馈到装置上,而后再分析出一个数据,再第一时间反馈到装置上……如此,一项指标、一项指标地调整,直至各项指标达到预定目标。
没有时间可以悠闲,也没有时间可以犹豫,仿佛快镜头一般,在不同场景的切换中,一切变得匆匆而有序。时间也便在这样的匆匆中,一点一点地流逝。满心满眼都是各项参数指标的王素玉,置身在如此紧绷的状态下,渐渐忘记了周遭的一切。
总是,待生产平稳,逐渐从忘我状态中回神的王素玉,一抬眼,窗外,夜色蒙蒙。
就在这样忘我地执着中,近10年来,王素玉共发表论文13篇,主持或主要参加了50余项科研课题,其中19项为中国石化级项目,设计开发出十多种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专用料,她负责开发的课题多次获得中国石化科技进步奖和燕山石化科技成果奖。
2015年4月,根据公司部署,树脂所与塑分公司等单位进行业务重组,成立了高科公司,以科技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旨在打造一个完全属于自有品牌的、国内独一无二的专用料功能化开发生产基地。
于是,王素玉及其项目组成员更忙了,总共只有4个人的他们,承担了9个项目,联系下游跑市场、致力开发求创新、跟踪装置稳指标……娇小却倔强的她,忙得不亦乐乎。
“我喜欢不断创新,喜欢因为创新而达到自己预设目标之后的那份快乐。”站起身看向窗外,微眯起眼,若听风吟——素心如简,便是清欢。
(燕山石化 赵书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