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7-3-8 15:12:35

“NO.1”张金凤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2月24日7时20分,还没到上班时间,大庆石化开发公司编织袋车间运行岗位班长张金凤,已经拿着尺子和记录本,在圆织机作业区机台旁边,开始量尺记录了。

  楼上楼下走了一圈后,张金凤放心地回到交接班室。7时45分,20多名女工整齐地围坐在一起,张金凤拿出笔记本逐条向大家告知机台状况与生产信息。

  张金凤在大庆石化开发公司编织袋车间工作了14年,收获了“金牌操作工”“金牌班长”“行业状元”“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她究竟经过怎样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绩?

  2003年,张金凤入职大庆石化公司,分配到被称为“苦、脏、累”红色教育基地的圆织班组,师傅是技术能手,产量排名在车间名列前茅。知道自己的优势,张金凤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技术。可是跟着师傅学习没两天,她就遇到一个难题。

  打结是编织袋车间操作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师傅习惯使用右手打结,而张金凤是左撇子,用师傅教授的方法怎么都打不好结,更别说像师傅那样一分钟打出40个结了。为了练好基本功,她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练习打结上,手指上的口子一个挨着一个,老伤未好,又添新伤。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张金凤终于可以独立顶岗了;一年后,她已经成为车间的技术尖子,个人单产排名进入车间前十名;2006年,一跃上升到车间单产第一名。

  2008年,张金凤被推选为运行岗位班长,这对她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带好班组,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每班都提前到岗检查。

  编织袋车间厂房大,上下两层有2800多平方米,按照规定,班长每班两小时巡检一次。她为了更好地掌握生产状况和布面质量,基本是随时巡检,每个班都要走上十趟八趟的,脚底磨起泡是常有的事。每次巡检,她都拿着一把尺子和一个笔记本,一边巡检布面质量,一边把问题记录在本子上,帮助操作员整改问题,以便下次巡检时做重点检查。

  张金凤知道,自己的技术好不算什么,班组员工的技术都好,才是真正的好。

  张金凤翻阅大量资料,摸索出一套严谨的操作方法,无私地传授给班组20名女工,大家的心拧成一股绳,让本来一个人4个小时能够完成的工作量降到2个小时,收率和质量在当年排在车间的前列。

  面对行业设备的不断更新,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工艺技术知识,遇到不会的地方,就记在本子上,几个月下来,已经密密麻麻地记了好几本。

  积累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张金凤尝试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在日常生产中,每当机台出现小问题时,为了节约时间,提高产量,张金凤就自己动手修理,钳工班的师傅开玩笑说:“张金凤都快成维修能手了。”学习理论,应用新知识,她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不断提高。

  2014年3月,张金凤在孩子刚满6个月时,毅然回到工作岗位,苦练技术本领,在刚刚结束的大庆石化公司第30届生产技术运动会圆织赛区大赛中,她用娴熟的技术,一举夺冠,摘取了“行业状元”的桂冠。

  张金凤的愿望是,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让大家的技能得到真正提高。为了传授技术,带出更多行业状元,她严格要求徒弟。在2016年的公司生产技术运动会上,徒弟程玲玲取得第一名的成绩,和张金凤成为名副其实的“状元师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NO.1”张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