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花的心 发表于 2017-3-10 18:38:42

【转】中国制药网--师带徒模式助力医药传承和发展

【中国制药网 行业动态】中医的传承在目前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日前贵州省有28名乡村医生拜师84岁高龄苗族医生张珍双学习民族医药学。学员可以通过师承,掌握一技之长后申报相关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安徽省也大力培养中医人才,传承中医药的发展,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技能。

  师承是中医药传承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师带徒”模式让民间传统医药传承下来。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民间中医“缩水”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掌握了一技之长,也无资格参加相关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准入难”制约着民间中医发展。

  笔者所在县有几个苗族乡,常常听到苗族同胞们议论如何到山上采中草药治病。比如扯根菜(赶黄草)是治疗黄疸肝炎、鼓胀病的好药。

  最近,笔者在贵州百灵制药企业生产的一些苗药说明书上,见到了苗语和汉语双语说明文字,笔者咨询苗医,绝大多数表示不知道、听不懂。他们说“苗家的医药,很少有文字,都是靠代代相传下来的。”

  一些民间医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仅靠“口传”而来,没有形成规范的文字。

  从某种角度来说,拯救民间中医,仅靠书本知识和考试还不行,要采取更深层次的方式方法去挖掘保护,才能让民间中医不失传、不谬传。

  笔者认为,贵州的乡村医生拜师学习苗医方式值得推广,让民间濒临失传的医药保存了下来。

  乡村医生身处民间,更易识辨真假。更容易通过“拜师学”而获得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机会。通过拜师,把民间中医精髓传承下来,将民间中医、民族医药等整理成文,最终实现传承。

  安徽省为培养中医人才再发力

  近日来,笔者所在的镇医务人员接到了宿松县卫计委转发的《关于开展2016年安徽省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的通知》文件。

  这是多年来笔者没有遇到过的情况,可见近期来安徽省出台的各种发展中医的措施并非纸上谈兵,从前期的发展中医规划,到后来的规范中医师承教育和规范基层国医馆的各项文件出台,到这次培养中医人才的通知,足见安徽省把培养中医人才放在了重要地位。

  宿松县卫生计生委转发此文件后,孚玉镇卫生院更是落在了实处。

  对凡是能够提供中医服务但是没有中医师资质的人员,一个个电话通知,不漏过任何一位人员,为发展和培养中医人才不遗余力。

  此次孚玉镇将有近十名基层医务人员参加今年考核。有的一直在从事传统中医服务但是未取得合法行医资格,这将为他们合法开展中医医疗活动创造条件,让培养中医人才多了一条途径。

  宿松县孚玉镇只是一个缩影,相信在安徽省卫计委的重视下,今年安徽省又会增添很多中医人才。
文章链接:中国制药网 http://www.zyzhan.com/news/detail/54877.html

羊君 发表于 2017-3-10 19:51:43

回 楼主(宝石花的心) 的帖子

感谢尹老师精彩分享!辛苦了!

羊君 发表于 2017-3-10 19:55:15

前来学习!支持专页!

羊君 发表于 2017-3-10 19:55:31

问好尹老师!周五快乐!

zzczzc 发表于 2017-3-10 20:10:00

感谢尹老师的精彩分享,问好老师周五快乐。

zzczzc 发表于 2017-3-10 20:10:48

感谢尹老师的劳动保护版块的支持

zzczzc 发表于 2017-3-10 20:10:58

幸福海边 发表于 2017-3-12 13:50:45

回 楼主(宝石花的心) 的帖子

周末我前来支持,问好辛苦老师

宝石花的心 发表于 2017-3-13 09:06:28

回 1楼(羊君) 的帖子

谢谢赵老师的支持

宝石花的心 发表于 2017-3-13 09:06:52

回 2楼(羊君) 的帖子

问好赵老师回帖辛苦了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转】中国制药网--师带徒模式助力医药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