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嫣红
作者 广州石化 傅晓东当合上《山楂树之恋》的那一刻,我的耳边正播放着《是什么让我遇见这样的你》,钢琴伴随的女声,让一切都显得那么明净。车窗外刚还下着绵绵细雨,这会儿雨停了,玻璃上路人模糊的身影仿佛就烙在翠墨的树荫中。
一缕阳光拨开晨雾,落在挡风玻璃上,稍纵即逝。广州的初春里,阳光是难求的奢侈品,她让潮湿的空气,增添了那么一点温润,就像守候着一幅泼墨画卷的气息,柔软而温暖。
忽然,一抹嫣红跃入了眼帘,红得那么鲜艳欲滴,翠墨的树荫仿佛在慢慢褪去色彩——我从来没有见过红色的山楂花,甚至连山楂花都没见过,或许,这是山楂花的颜色吧,我想。
不知道为什么,在想象的世界里,《山楂树之恋》描绘的那个年代就应该是黑白的——黑白的电视画面,黑白的照片,哪怕是军装还是海员衫,我都觉得是黑白的。我觉得没有什么比那群清秀的年轻人穿着军装,或是站成一排又或是两排,坐姿45°角抱膝仰望,脸上打着侧光,眼神充满刚毅来得更有时代性了。因此,翻开书本扉页的时候,我并不理解艾米为什么一定要让山楂花如此红艳,尽管在她的笔下老三那洁白的牙齿和黝黑的脸庞简直就是那个年代“男神”的标配,但要让那抹山楂红一直衬托着静秋,才是她真正的本意吧。
在老一辈的描述里,那个年代是属于纯粹的。对此,我深信不疑。纯粹的温饱,纯粹的生活和纯粹的理想,当然,还有纯粹的信任与纯粹的不信任。黑白的年代,黑白的画面,不是黑的,便是白吧。我想,那抹山楂红必定是专门为静秋的纯粹而打造的。柔弱的身板扛着砂石,扛着一个家;漏墨的笔头记录着文字,描绘着梦想;还有那双被生石灰烧灼的脚丫,没有一丝一毫的做作和埋怨——就如同老三流着眼泪,用针把静秋伤口里的沙子一颗一颗挑出来一样。我不知道电影里是如何演绎这个画面的,因为我没有去看,也没有这个打算,或者是想保留那一份纯粹吧。
我刚捧着《山楂树之恋》的时候,妻子看见了,她笑我:“大男人也会看爱情小说吗?”我看着她,忽然想起王菲的歌:“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难道不是么?嫣红都可以属于山楂花,那书本就不能在我手里么?
阅读《山楂树之恋》的理由不属于那个黑白的年代,也不属于那个黑白年代的爱情故事,而我更多的是好奇究竟有什么可以为那个黑白年代抹上嫣红。有句话说:“心里有阳光,前路就不会黑暗。”对于这点,我是很佩服静秋的。成分不好,求学无门,打工遇挫,母亲体弱……泪水和伤痛都不曾阻止她内心那团嫣红,还有嫣红下烘托对生活的追寻。有人说,悲剧式的爱情故事结局总是能撩拨读者的心,尽管,大部分人还是愿意看到美满的终结。显然,静秋与老三的故事并不圆满,究竟是他们在合适的时间遇上了不合适的人,还是在不合适的时间遇上了合适的人,那应该留给读者去辨析。我想,在艾米看来,或者是在那个真正的“静秋”看来,都已经不重要了……
当我回过神来的时候,挡风玻璃前,还是那幅翠墨的画面,之前闪入的嫣红早已渐行渐远。每闭上一次眼睑,再打开,每一次的画面都是新的。耳边,还是那首歌:
是什么,让我遇见这样的你,
是什么,让我不再怀疑自己,
是什么,让我不再害怕失去,
在这茫茫人海里,
我不要变得透明……
回 楼主(羊君) 的帖子
周末我前来支持,问好辛苦老师 感谢分享,问好赵老师! 赵老师太给力了! 希望赵老师一如既往的支持我的工作!回 1楼(幸福海边) 的帖子
感谢李老师对专页的支持!辛苦了!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对专页的支持!辛苦了!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专页有你真精彩!回 4楼(煤缘) 的帖子
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