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7-3-15 10:26:11

见到油那刻的喜悦

作者清河采油厂   辜元元

    前段时间,在翻阅八面河油田30周年摄影作品时,一张老照片映入眼帘,照片中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满身油污,举着被油溅满的眼镜,一脸灿烂的对着镜头挥手,这张照片将我的思绪一下子带回到七年前。
    七年前的盛夏,我踌躇满志,怀揣“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理想来到清河采油厂采油八队,开始我的石油生涯。眼前的景象让我始料未及,一栋简单的宿舍楼,两排简陋的平房,一个刚竣工的篮球场,一座孤零零的院子,方圆十里全是棉花地,这就是当时全厂最偏远的采油队,坐班车去厂里开会办事,单趟就要花上四十多分钟,大半个月去羊口镇上买点东西,让我深刻体会到“乡下人进城”的感觉。

    当时的采油八队主要以稠油开采为主,井多油稠,管理难度大,人员少工作量大,但队上一群年轻的技术员们劲头十足,心中坚守着科技兴油梦,以队为家,在偏远的盐碱滩上挥洒青春和汗水,用勤劳和智慧演绎着少年壮志不言“稠”的精彩篇章。

    每天清晨天还没大亮,简陋的技术室里就热闹了起来,大家围着几台破旧的“大脑袋”电脑,录数据、查油井信息,开始讨论新的工作安排,哪些井要上热采,哪些井要焖井,哪些井要准备放喷,哪些井喜获高产,又有哪些井油量下降了,大家都熟记在心如数家珍,让我这个实习技术员心中暗暗佩服。开完会几个技术员挤着“双排座”去井场核产、调参,“双排座”在碎石小路上一路颠簸,感觉五脏六腑都快颠成一团了,技术员们却还调侃在座摇摇车。大家往往是迎着太阳上井,忙完工作已是日当午,有时候还会吃顿井场午餐,伴着井场上的风沙,一群年轻人三下五除二,迅速扒完手中的盒饭,继续开始工作。他们乐观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在这群年轻技术骨干的影响下,我不断充实自己,每天都是井场、技术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为自己的石油梦添砖加瓦。

    由于稠油井多,热采很频繁,在那段期间,我在稠油热采方面的知识迅速增长,一口冷采低产低效的稠油井,经过一周的注汽,三、四天的焖井,蒸汽的热能向油层扩散,热采过后原来1吨左右的“毛毛井”如同获得了“洪荒之力”,达到日产20吨、30吨是常有的事情。为了核准热采井产量,技术员们要亲自到井口进行大桶取样,热采井产量高,核产时经常会被溅了一身油花,但是大家都抢着上井核产,因为核出高产井来,那心中的喜悦别提有多美了。

    照片上的故事就发生在那年盛夏一个平常的早晨,那天的天气出奇的热,凌晨M138-5-X11热采完井了,一大早技术员闫冰雪、刘帅就带着我一起去核产。到了井场,我们三人就忙活开了,闫冰雪麻利的准备好蛇皮袋、大桶、电子秤,我紧握秒表,准备工作到位后,刘帅就开始开井口闸门,拧开闸门瞬间,原油就哗啦啦的往大桶里冒,十几秒的功夫,大桶里面的油就漫出来了,刘帅赶紧关闸门,由于产量太高,关闸门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油往外涌的速度,刘帅满脸的兴奋,高喊着:“高产啦!快躲一边去!”,话刚落,油花就溅了刘帅一身,连眼镜上都糊满了油,关好闸门后,他摘下眼镜忙着算油量、核冲次,都顾不上换下身上的黑工衣。核产完后,我们都满心欢喜,准备乘坐“双排座”赶紧跑回队上报喜,刘帅突然转过身,高兴地说:“这么经典的时刻,快给我拍一张!”,我拿起手中的诺基亚,“咔嚓”一声将这一画面定格。

    凝视这张老照片,我仿佛看到了一群热血青年,在清河这片广袤的盐碱滩上,披荆斩棘,栉风沐雨,为建设美好石油家园奋斗……

    我把这张照片精心收藏,因为它,不仅记录了我们见到油那刻的喜悦,更见证了莘莘学子建功石油事业的初心。




幸福海边 发表于 2017-3-15 10:54:38

回 楼主(羊君) 的帖子

前来学习,问好赵老师,感谢精彩分享,周三愉快

风声 发表于 2017-3-15 11:13:07

问好赵老师,感谢精彩分享,

风声 发表于 2017-3-15 11:13:19

问好赵老师,感谢精彩分享,

风声 发表于 2017-3-15 11:13:30

zzczzc 发表于 2017-3-15 20:49:12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问候老师健康幸福。

zzczzc 发表于 2017-3-15 20:49:22

前来学习前来支持

zzczzc 发表于 2017-3-15 20:49:33

支持专页支持版主

zzczzc 发表于 2017-3-15 20:49:43

赵老师转贴辛苦了

zzczzc 发表于 2017-3-15 20:49:51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见到油那刻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