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手里出去的活儿不能差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妈妈:最近怎么感觉工作有点吃不消呢?
女儿:因为你是劳模啊,当然要比别人多干点。
这是韩利霞和女儿的一次对话。在江汉油田江汉采油厂地质研究所,这位今年“油田巾帼建功标兵”获得者说到这里,不由大发感慨: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太大啦!
把工作做在平时
韩利霞的女儿今年读五年级,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读一年级的时候,孩子还曾经自卑过。”韩利霞回忆说,因为之前没有上过学前班,女儿起初学习很吃力,韩利霞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她,只要肯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韩利霞读大学的时候学的是采油工程专业,2001年来到江汉采油厂广华作业区,因为工作需要,担任地质技术员。“不懂咋办?只有从头学起呗。向书本学,向同事请教。”她回忆说,当时,同事做区块动态分析,自己也会私下做一份,然后再进行对比,查找自身不足,提高很快。
2007年,她承担了钟市和习家口油田的动态分析和措施挖潜工作。钟市油田地质结构复杂,石油圈闭犹如瓷盘摔在斜坡上,散落得支离破碎,高低不等,油藏分析难度大。为了摸清地下情况,韩利霞把钟市油田的283个油砂体,分段做在多媒体上,每一口油水井,每个层所在的砂体位置以及每层的出力状况,她都详细了解,并提出措施挖潜的建议,实施后,钟市油田的日产油量提升了44吨。
在韩利霞看来,向上级部门和有关专家做工作汇报是最考验人的。“一个合格的地质技术员,必须非常熟悉辖区内的情况,剩余油分布,曲线对比,问什么都能够准确作答,并且结合数据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她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晚上九点钟临时接到第二天早上八点汇报的紧急通知,自己当晚加班把材料整理出来了,汇报的结果还得到了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从我手里出去的活儿不能太差。”韩利霞说,其实没有什么诀窍,就是把工作做在平时,做好日常资料分析工作,胸有成竹,机会往往是给有准备的人。
2009年以后,作业区只要接到地质分析汇报的任务,都是交给她完成。和韩利霞共过事的人,对她的评价几乎是一致的:把活交给她,省心、放心。因为工作出色,她多次荣获局“先进个人”、厂“劳动模范”、“科技增油明星”以及“决策参谋明星”等称号。
挑战只为充实自我
周末只要有空闲,韩利霞会带女儿去书店或者图书馆,各自挑选爱看的书。细心的她,会记下孩子读过的每一本书。“去年就读了40多本。”她说人要不断学习提高,充实自己。
2015年油公司改革,被各个管理区“抢着要”的韩利霞,作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放弃了区技术办主任的待遇,到地质研究所动态室当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员。
在地质所,她承担着整个江汉采油厂的措施汇报和广华组所管辖的三个采油管理区的日常动态调整任务,工作繁重加之人员紧张,加班加点是常态。据该所负责人说,他们连续几年从基层“挖人”,结果很少有人愿意来,也难怪韩利霞的举动令许多人觉得难以理解了。
在基层工作了14年之后,韩利霞希望自己的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她这样解释自己的“冲动”决定:人如果缺少了继续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就会出现消极倦怠的思想,对孩子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她可不想做一个“爱发牢骚”的妈妈。
地质所无疑给了她一个更大的成长平台,当然包括更大的自我挑战。去年应对低油价,江汉油区“四禁四保”方案的单井论证工作交到了她手中。这是油田第一次开展这样的工作,没有经验可循。她挑灯夜战,加班加点,研究开发资料,比对各项数据,最终评价出了6套评价结果供选择,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了算好每一笔效益账,她建立了一套便于分析的单井措施效果分析明细台账,更加直观地反映出油田开发现状,有效提升了油藏分析能力。2016年,她配合所领导组织厂区措施论证结合12次,代表地质所到开发处论证压裂17口井,侧钻6口,转注16口井。全年实施措施74井次,单井措施费用比2015年下降16.5万元。
韩利霞的女儿去年写了一篇作文《伟大的母爱》,讲的是学校开运动会,韩利霞好不容易请假去现场给她加油,结果下午接到单位有个临时汇报的通知,又匆匆赶回办公室。“第二天跑800米,我总觉得运动会少了什么,对,是妈妈,是那个为了看我比赛,而两个晚上在办公室加班的妈妈。”
看了女儿的作文,韩利霞哭了,为女儿长大了高兴。她说,希望自己永远带给孩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为此,她还要继续加油。
(江汉油田 陈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