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滩矿用“三减三提”做厚家底(3.13)
面对煤炭行业目前依然处于爬坡过坎的困难形势,如何有效解决煤炭生产环节复杂、用人多、效率低等问题,推动煤炭生产向“减头减面减系统、提速提质提效”转变?
2016年,东滩矿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障碍和壁垒,创造有利于创新的管理体制、政策体系和宏观环境,重点推进11个“三减三提”项目,增收节支7000余万元。
精准施策 营造环境
东滩矿矿长王鹏认为,“深化‘三减三提’,对矿井系统、生产、接续、技术、劳动组织等进行诊断优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效、降低单耗、优化用工。”
为了深化“三减三提”工作,东滩矿成立以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三减三提”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专业分工确定工作职责,由各业务部门具体负责协调和组织“三减三提”方案的实施、监督和考核等日常工作,全力抓好年初确定的11项重点工程的推进。
政策是推动工作的有力杠杆。东滩矿要求各部门分专业对矿井采掘、提升、运输、 排水、通风等各个生产系统及区队劳动组织进行全面优化,针对薄弱环节,并对其中重点项目制订计划表进行实施。
加强过程管理,严格落实项目责任及各项措施。领导小组及时掌握项目推进情况,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各业务部门加强对项目的指导和监督,全力抓好重点项目的实施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强化验收考核。要求项目完成后要及时编写总结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计划任务书、项目实施情况、实施效果及效益计算等。未完成项目,按季度写出阶段性总结及推进表。项目或内容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变更说明,经矿分管领导审查签字后,报送相关业务分管部门备案。
该矿党委书记韩开佩表示,矿上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让职工可以在一个非常舒适的环境中投身推进“三减三提”。
突出重点 全面推进
“井下有了胶轮车,我们又能少跑一段路了,乘坐舒适,节约时间节省体力,真是一件好事!”这是东滩矿采掘一线职工的共同心声,“我们下井在乘坐人行车、猴车等运输工具后,仍需步行很远才能走到工作地点,浪费时间又消耗体力。”
去年7月份,东滩矿先后购进9部运送人员、材料的胶轮车投入井下使用,“辅助运输及搬家倒面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快速搬家倒面,减少运输环节,简化操作程序,提高运输效率,与轨道运输相比,可减少辅助运输人员40%以上。”副矿长李小平介绍。
根据现场条件、赋存状况,结合综采工作面工艺装备发展水平,该矿通过精心设计论证,将北翼十四采区西部三个3下煤工作面优化为两个3下煤超长工作面,工作面面长由原来的160米左右增加到220~275米,通过工作面合并开采,减少两条顺槽掘进长度共计3400m,增加回采煤柱产量3.35万吨,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掘进率,减少了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资源回收率。
确保矿井安全、快速、高效生产,针对143下2、6304等工作面排水高差大、距离长的不利因素,东滩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合理优化工作面排水系统,通过在6304工作面轨、运顺四处地点施工的7个泄水孔,节约大功率排水电泵4台,价值10万元,全年节约排水电费12.3万元。
精益管理 激发潜能
坚持走节约成本、减投降耗增效之路。该矿通过主题教育等活动,引导职工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开动脑筋,想办法、出点子、谋主意,切实解决生产难题。2016年回收废旧锚杆3.5万根,修复复用螺纹钢4万米,节约材料费30多万元。在143下2轨运顺、6305运顺、1309轨运顺、14318轨顺、南翼二皮、南翼辅运巷等地点使用废旧矿工钢铁轨枕代替木轨枕,减少木材投入372立方米,节省费用近百万元。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调整职工结构、提高劳动效率,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该矿通过优化南翼配电点供电系统、主要岗位人员配置优化、推行变电所无人值守系统、实施井下皮带电机、减速机无功补偿装置冷却水节水改造循环利用、拆除整形硐室变电所等措施,全面降低设备投入、减少人工费用、提高系统效能。
针对人员总量多、地面职工多、女职工多,一线人员少、人才储备少“既多又少”的被动局面,该矿积极推行岗位货币化、承包经营,分步落实离岗待岗、转岗培训等政策,通过外派、清理、分流、退休等方式,2016年在岗人员减少922人,外派员工372人次,内部轮流放假2500余人,减少人工成本2052万元;茶炉工、卫生工岗点减少21人,年节约人工费用115万元。
新的起点,有强劲“家底”支撑的东滩矿,发展后劲必将更足。(盛玉强 王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