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人的“留守油嫂”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一年一度的团聚终于盼来了,这次回来休息将近一个月就又得远赴海外了。晚饭时,孩子翘着小脑袋说:“妈妈,我怎么感觉我不像是爸爸的亲女儿,小伙伴们都总有爸爸陪着玩,我的爸爸怎么不是加班就是出差 ,我的爸爸永远都只会出现在手机和电脑上,就是不陪我。”——这是4岁孩子对我这个在石化工作的爸爸的抱怨。
“石化海外员工”的光鲜,背后付出的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还包含有可爱家人们的默默奉献,特别是留守在家照顾老人、孩子的妻子。
远在海外,为了让我安心工作,不牵挂家里,爱人都是强撑着报喜不报忧,多少辛酸的事情都是她在事后才向我娓娓道来。虽然她说的轻描淡写,但我完全能够体味其中的辛酸苦楚,也能猜到她内心深处还藏着更多的不愿说出来的故事。
记得那个时候还没有滴滴打车的软件,凌晨孩子病了发烧抽搐,急得爱人抱着女儿,背着背包独自穿行在空荡荡的大街上。好容易打到车了,赶到医院的时候竟然还是人山人海,一点也不亚于白天。抱着高烧不退的女儿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等着挂号,心急如焚的她欲哭无泪,虽然是寒冬腊月,却已是虚脱的汗流浃背。好不容易挂上号了,到了诊疗室,看着手一摞B超、验血、胸透的单据。那都意味着漫长的排队等候、再次排队等候。
说起这一段的时候,她还俏皮的问我,是不是很聪明?可我分明从这眼神背后看到了她当时的无助。那个时候,孩子理应是在全家人的呵护下去医院的,而我这个没用的爸爸却什么都做不了。检查做完了,需要打一周的点滴。别人家都是前呼后拥的一群人忙前忙后,而爱人只独自扛起这份责任。有次,注射室人太多没有位子,她只得把棉衣往地上一铺,席地而坐,一手抱着孩子一手举高吊瓶。旁边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婆婆看在眼里,等自己孙子打完了吊瓶,把用来挂吊瓶的撑杆送给了爱人。
凌晨四点左右,空中飘起了纷飞的大雪,看着别人家开着私家车,或者一个抱着孩子、另一个去马路上拦的士,爱人知道想要跟他们抢不现实,可她又心疼孩子,不忍孩子在雪地里挨冻。她就这么抱着孩子,一直抱着,走出去两三站路再拦。就这么来来回回折腾了一周,孩子上呼吸道感染好了。但因为使用抗生素的缘故,孩子的肠胃又出现了问题,上吐下泻的折腾了好长一段时间,爱人也是被累的瘦了一大圈。我知道孩子小、生病是常有的事情,这件爱人嘴里所谓的小事,只不过是众多的辛酸往事中的一粒尘埃而已。
还有一件就是我岳父中风的事情了,发生的很突然。在重症监护室的那三天,面对医院签不完的免责条款、说明,爱人心力交瘁,身旁的人却不在。三天里,除了一个时间点能进去半个小时看望,只能在外无望的等待、再等待。由于没有经验,别人家进去都是一堆人,帮的帮洗澡,帮的帮喂饭。而爱人她,除了俯在床上哭泣什么都不知道。经过三天抢救,岳父命是保住了,右半身却已完全瘫痪,一个身高183体重190斤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人,对于柔弱的妻子意味着什么?那就是,无时无刻离不开人,吃喝拉撒睡都要靠她四两拨千斤了。家里还有年幼的孩子和体弱多病的岳母,她自己还有工作需要继续。我无法想象这几个月爱人是怎么走过来的,只清晰的看到她紧锁的眉头和眼角的皱纹。
我的爱人啊,家里的孩子和老人多亏你了,在这里我为我自己、为我们“石化人”谢谢你。请你保重好你的身体,因为那是家里老人、孩子的依靠;请你留着你的笑容,因为那是在远方的我工作之余的牵挂。我的军功章里有你的全部期盼,我懂;我的军功章里有你的全部艰辛,我懂;我的军功章里有你的全部隐忍,我都懂!
(湖北石油 史玉婷 陈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