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文 发表于 2010-3-29 10:44:16

素手解油藏——记河南油田井楼油矿地质组长范雪梅

认识范雪梅的人都知道,戴着眼镜,身材瘦弱,满脸写着文静和执着。她不大爱说话,却以踏实的姿态,二十几余年如一日,在所衷爱的地质岗位上辛勤地耕耘着,换来了一颗颗甘甜的果实:2007年获得厂第十届油水井分析大赛三等奖,2009年被评为厂科技标兵。在她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油矿去年生产原油32.12万吨,实现超产1.12万吨。

梅花苦寒,香在直面挑战

1989年,范雪梅从河南油田技工学校毕业。要想搞专业技术工作,她深知自己知识欠缺。但是她明白一个道理,勤能补拙。为了能胜任地质技术员的工作,她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先后自学了《石油地质学》、《渗流物理》、《油田生产管理》等专业书籍,并与1995年取得了油田职工大学采油工程专业学历。为了能把油层管理的更好,他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一个人“窝”在家里,系统地学习了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本科课程,全面掌握了油藏地质专业知识。

2008年8月,组织上对她委以重任,范雪梅挑起了油矿地质组长的担子。在压力与困难面前,性格坚毅的她没有低头,而是直面挑战。在油矿产量任务不断增加、稳产难度大的情况下,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范雪梅加班加点,分析资料,查原因,找规律,脊背疼了拍几下,脖子酸了转几圈,眼睛困了闭一会,然后振作精神接着干。

面对老区块递减加快、接替资源少的难题,为寻找新的产量增长点,范雪梅对停产井逐口分析停井原因,筛选出31口具有开采潜力的油井进行扶产。为确保效果,范雪梅经常吃住在井站,观察分析油井生产动态,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楼3723井扶产后,日产油只有0.3吨。为了查明病根,范雪梅从地下到井筒到注汽,对各组资料逐一分析对比。经过慎密计算,她认为是泵况差造成的。经实施检泵措施后,该井峰值产量提高到3吨。

解放油藏,先要解放思想

要想解放油藏,先要解放思想。范雪梅把在工作中管理油藏和油井的一些好的方法进行整理和总结,对油矿地质分析的流程重新梳理、细化,探索并实行了分析流程分层、管理流程分级的管理模式。分析流程分层即:从宏观到微观,从油藏到井层,对每个油藏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油藏特点,制定具有油藏特色的挖潜及治理措施。管理流程分级即:建立矿地质组—小队地质技术员—计量站站长—一线职工四级管理制度和资料分级汇报制度,提高油藏监控的及时性和措施的有效性。

井楼油田共有8个热采区块,年注蒸汽量在123万吨左右,热采成本高。范雪梅经过仔细分析,发现油井注汽多并不一定产量高。他经过精心测算,按照油井所处位置和油井周期数,把油井分为10类,根据不同油井进行动态配汽,年节约蒸汽3.4万吨,降本598.4万元。

范雪梅还结合生产实际,转变工作思路,先后提出了分炉分压注汽,提高注汽效果;优化注汽方式,节约蒸汽量;合理组织复产井运行等建议,并获得局合理化建议一等奖;其中优化注汽参数,提高冒点区域采收率;防、控、排相结合,减缓水淹速度;动用零散层,提高采收率等建议现场实施后,年增油6600吨。

风雨同行,爱洒地质情结

身为人妻人母,范雪梅爱她的儿子、丈夫以及家人,她也想做一个好母亲、好妻子,但她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离不开地质工作,亟待开发的油藏更需要她。

去年3月份,丈夫想回老家看望多年不见的父母,范雪梅满口答应,可到了时间,范雪梅却不知如何是好。3月份,正是油矿一批老井上措施的时期,有许多地质工作要做。范雪梅反复思考,最后向丈夫说明情况,丈夫只好一个人带着孩子回去了。当听说年迈的婆婆病重在床时,她的心一下揪了起来,立即抓起电话询问病情,婆婆接到电话后一直笑着说:“我没事,一点小毛病,过两天就好了,你不用回来了,工作要紧。”后来范雪梅才从儿子那里得知,婆婆因胃喷门癌前病变,刚动了手术,躺在床上20多天了。

作为一名地质技术工作者,范雪梅每天面对的是解决不完的问题,分析不完的资料。数不清多少个夜晚,她在孩子的酣睡声中打开家门;数不清多少次,孩子打电话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特别是她的丈夫,为了能让她安心的干好工作,不顾自己辛苦和劳累,不仅要干好自己的工作,同时还要照顾着年幼的孩子,承担大部分的家务。

面对家人,范雪梅的心里感到很愧疚。但是,每当通过实施地质措施,油井产量增加的守候,她又像吃了蜜一样甜。因为在她心里,做好地质工作是她的情、她的结。(谢玉文王珂)

卢燕华 发表于 2010-4-8 17:11:18

巾帼不让须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素手解油藏——记河南油田井楼油矿地质组长范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