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作者江汉油田蒋平兰几场春雨过后,一片片蒲公英生机盎然地铺满了河堤,又意犹未尽地跃上了路边。
还在上学时,蒲公英就是家里的常备之物。母亲虽没文化,却知晓一些野菜的药性,对蒲公英尤其青睐。记忆中,身为修路工的母亲下班时,经常一手拿锹,一手捧着大把的蒲公英。家里的搪瓷缸隔些
时日就装上满满一缸煎好的蒲公英水,母亲拿它当茶喝,说这清热降火比吃药还管用。母亲烹调蒲公英的方法很多,或煲汤,或熬粥,最美味的当属蒲公英排骨绿豆汤了,每年春天喝几回这样的汤更成了我家的传统。母亲先将砂锅添上水,加入两把绿豆,添上几段排骨,在炉上慢火炖着。再将蒲公英掐掉黄叶,洗去泥土浮尘。待到豆烂肉熟时放入蒲公英,烧开后小火煨上半小时,一锅味美鲜香的浓汤就大功告成了。饭桌上,母亲先把仅有的几块排骨夹给我和哥哥,再给我们每人盛上一碗浓汤。绿豆熬烂的甜香、排骨的肉香,蒲公英略微涩嘴的清香,喝进嘴中,浓浓的香味立刻渗入五脏六腑,那滋味真是贫困年代最令人咂嘴的享受了。看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母亲捞出蒲公英的根放在自己碗中,她说根的味道苦,小孩子吃不惯,但清火的效果却是茎叶不能相及的。多余的蒲公英母亲晒干后留到气候干燥时煮水喝。一见我们声嘶唇裂,她立即用蒲公英熬上一大碗清汤,加些白糖给我们喝。看我们一口不剩地喝完,她皱着的眉头才舒展开来。
结婚成家后,每年春天母亲都送来一大袋蒲公英。她怕我没时间打理,总是摘好洗净后再送来。有一年冬天,儿子上火了,小嘴周围红肿肿的,小家伙难受得用舌头一圈圈舔着嘴唇,家里储存的干蒲公英全用完了,母亲竟在雪天出门,到河堤上刨开积雪,挖来蒲公英的根,煮好汤,给儿子连喝几日,这才解了内热。有了这次经历,每年春夏母亲总是想法多挖一些,晒干后储存起来,以备急时之需。母亲不会骑车,总是不辞辛苦地走上几里地,到郊外的河堤田间挖回许多。
周末回家,吃完晚饭临走前,母亲将一大袋洗净摘好的蒲公英递到我手中,又不厌其烦地叮嘱着:“嫩叶子熬稀饭,连根的煮清汤,加点白糖多喝点!”提着满满一袋蒲公英,走在回家的路上,似行走在一条开满蒲公英的小径上。那明亮温暖的小黄花正密密匝匝地绽放着,犹如母亲爱的花朵,开满人生的四季。那随风飘远的小白伞正似一枚枚爱的种子,传递着亲情的芬芳,经久犹存,愈久弥香。
回 楼主(羊君) 的帖子
感谢赵老师带来精彩分享,老师辛苦了,周三愉快 在;老师转贴辛苦了 专页有您最精彩 支持专页支持版主 向优秀版主学习回 1楼(幸福海边) 的帖子
感谢李老师对专页的给力支持,问好老师!辛苦了!周四快乐 !回 2楼(zzczzc) 的帖子
感谢张老师对专页的给力支持!回 3楼(zzczzc) 的帖子
问好老师!辛苦了!周四快乐 !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