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活的心——记巴中站站长骆莉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西南油气分公司油气销售中心巴中输气站坐落在四川省巴中市西龛山的最高处,能把大半个巴中城尽收眼底,景色虽美,但是想要进城,往返至少也要1个小时,十分不便。这个站,主要甚至全部的工作都是围绕“将上游来气更多、更安全地输给中石油的巴中站”来开展。
说到底,站是死的,只有站上的人是活的。人活有多种方式:心是活的,才是真的活人。人活了,站也就活了,站活了,一切工作也就顺理成章开展得好。这,就是巴中站的庐山真面目。要说真面目,就要说说今年42岁、戴一付黑边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却颇是泼辣性格的巴中站站长骆莉了。
她是担当善任人
一年前企业改制的那段时间,巴中站暴露出诸多问题:输气量少,每天只有30万方左右;人们“守摊子不思进取”的惰性思维以及“懒、散、浮、拖”现象严重,以至于连一个“敢当”的站长都找不到。就在这时,骆莉受命于危难,从川西调到了川东北的巴中输气站,以一己之力扛起了站长职责。她暗下决心:必须要把巴中站救活。经过短暂的磨合,一份完善场站标准化管理的建议书递到了单位班子手上……接下来她首先恢复了站上的食堂,让站上人员不再为一日三餐犯愁,每天的伙食费由大家平摊,把持账目公开透明,每逢节假日,她还自己买肉买菜,想大家一起过个节。同时,她把站上流程区域划成几大块,承包到每个人,实行挂牌管理,各自负责区域内的安全、卫生、日常维护等,并纳入每天交接班的内容之一;为了规范设备保养,提高动手能力,她先做示范,然后要求大家按照标准的示范要领操作,她曾经用了2个月时间来强化站上人员动手能力,每次设备保养,由一个人进行操作,其他人协助并在旁边观摩后进行评价,大家轮番进行,这样每个人既是参与者又是评价者,促进技能水平整体提高;去年单位开展“增产增销增效”活动,骆莉积极带领站上人员一起讨论研究各种可能增产增销的办法。她分析道:“要想在输气量上有所突破,白天几乎不可能,所以重心必须放在夜间。”她果断拟定了夜间增气方案,并向单位申请了夜间设双岗来确保方案实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之前,夜里凌晨到次日的8时,只能有8万方左右的输出量,甚至还少,方案实施后,夜间输气已经能达到12万方左右。在去年,最大月均输气量超过了60万方。
单位为了让她安心站上管理,照顾她上长白班,她婉言谢绝并坚持与大家一样上小班,她说,我的经验都是这些年在流程上积累下来的,再说,上小班可以利用轮休假,回家看看父母,也照看一下刚刚进入叛逆期年龄的儿子。
她是忘我倔强人
人是血肉组成体,注定在某些事情面前会脆弱得不堪一击,就好比一个小小的感冒,都会让人好生难受,但对于有毅力的人来说却能够表现出诸多的与众不同。作为兵头将尾的她,深知班组管理的规则就是要自己带头做,才能服人。巴中站的工作内容很大一部分是保养维护设备,她每次都是身先士卒,不辞劳苦,而且边干还不停地给大家讲评,纠正不规范的动作,声音大,但却是满满的激情与活力。这样的工作风格一直伴随着她度过无数的日日夜夜。由于常年的劳累,在2016年11月中旬,多年积聚下来的腰肌劳损导致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使她不能表现出正常人的走路姿势,稍不留神,剧痛难忍。即便这样,她仍然坚守岗位,认真履行着一个站长的职责,直到她轮休,才不得不去看医生,并做了手术。由于她平时体质较差,手术并不理想,医生让她一定要好好休养,半年后再来进行第二次手术。短短20天的轮休一结束,骆莉不顾亲人朋友的劝阻,毅然回到自己熟悉的场站,回到一线,回到工作岗位。大家都怕她身体坚持不住,没想到依然像从前一样,凡事带头干,比谁都卖力,甚至胜过以前。站上员工都劝她:“骆姐,你刚做了手术,还需要恢复,你要多休息,有什么事多交代就行,不用像以前那样。”但是,骆莉却这样回答:“如果我回到这里,反而让你们为我担心,那我是何必?既然我选择回来,我就还是那个我。” 不让须眉,让人尊敬。
今年4月下旬,她在轮休假期间将要接受第二次手术,医生早就让她一定要好好休息,把身体保养好,否则会影响手术效果,她似乎把医生的忠告当成了耳边风,只要她在站上,她始终像从前那样工作,一点也看不出身体不适的样子。
她是良师引路人
骆莉不仅对工作认真,努力,在对待新员工来说也是一样的不分你我,薪火相传。
去年站上分来一名新员工,在以前从没有接触过场站输气方面的工作,初来乍到,倍显迷茫无助,就连最简单的门禁制度都说得吞吞吐吐,加上场站工作表面上所呈现出来的简单性,让这新工停留在“工作就是每小时记点,隔小时上报硫化氢数据,每小时去流程区走一圈”的荒诞概念里。
骆莉在看出他的迷茫后不仅没有推脱,反而主动承担起对新工培训与教导的义务,在长时间的相处和工作中,骆莉先是自己动手画了一张属于自己经验产物的“启蒙图”来给新工一个更加直观和接地气的“视觉冲击”,用骆莉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先给他脑子里画一个东西,让他明白个大概,“想要胸有成竹,我就先给他圈个地,在他那里栽几颗小竹笋,告诉他这就是小时候的竹子。”理论先行。接下来,她会在自己当班的时候叫上新工,一起去流程巡视,并告诉他每个设备、每条管道的具体用途以及相关的属性。在设备保养的时候,更会仔细地对他讲解传授,就连扳手怎样拿、怎样用,这样的小细节也会仔细地教。骆莉的班在新工的前面,每每接班,她都会把可能的问题给他讲解清楚,一次又一次,直到懵懂的新工懵懂的点头,她才是真的下班。
不知不觉,新工已经逐渐成长起来,从一个紧张到做不好门禁制度、连扳手都不会正确使用的学生,成长到熟悉场站每一条管道的外径内径,每一个阀门的构造,能独立操作场站设备的年轻人了。他也不再迷茫,因为他真正的了解了输气工,真正的了解了骆莉,真正的被她的精神所感动,也真正的想将这精神继续发扬下去。
“以后你多帮骆姐做点事情就是哒!”骆莉笑着对新工说。“放心吧!师傅。”清脆的声音回荡在巴中站里。
还记得那天,阳光明媚,春暖花开。
(西南石油 张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