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海边 发表于 2017-4-2 07:38:40

共青团四川省委:团组织如何提升存在感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共青团改革的决策部署,省委办公厅近日下发《共青团四川省委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改革如何引领发展?透过《方案》,可洞悉共青团四川省委的改革进程。
“我们将着力建设‘五大工作平台’,进一步畅通凝聚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2月24日,在共青团四川省十三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共青团四川省委书记刘会英的一句话,引发与会者共鸣。
“对我们社工来说,这真是一个好消息,社会组织将获得更多支持,以后的路肯定越走越宽。”成都高新区希望社区中心秘书长、公益创业者吴思宇兴奋得捏了捏拳头。
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只有密切联系青年、服务青年,才能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源泉。如何进一步扩大团的工作的覆盖面,提升团组织存在感?《方案》提出将通过构建网络化工作格局、建立开放化工作平台、打造项目化运行体系、实行常态化联系青年、探索多元化评价机制,最终实现与广大青年“形影相随”。
创新工作思路打通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
“原来共青团还要开展这类活动,早知道我就参与了。”类似这样的话,在共青团四川省委工作一年多的刘洪燕听到过好几次,而这种现象,正是目前制约共青团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怎样让团的工作有效覆盖,进一步提升团组织的‘存在感’?”刘洪燕不无疑惑。
为突破瓶颈,这次改革中,“进一步畅通凝聚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被共青团四川省委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其中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从“构建网络化工作格局、建立开放化工作平台、打造项目化运行体系、实行常态化联系青年、探索多元化评价机制”五个方面,让广大青年从团组织中汲取更多获得感。“改革思路以问题为导向,旨在回应四川青年需求的新变化。”一位参与《方案》起草全过程的青年问题专家告诉记者,《方案》起草期间,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赴重庆、上海等省市学习群团改革先行试点经验,并在省内开展“大调研”活动,搜集并梳理问题,听取意见和建议。“从五个方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就是力求解决具体的问题,一个问题一个举措。”
四川省青少年研究会专职副秘书长、社会工作师管雷则认为,“‘五化’工作方式方法有较强的针对性”。他分析说,网络化凸显了新媒体的重要作用,能更直接地联系青年,让“青年之声”环绕于青年身边;开放化工作平台将打破机关化的工作方式;项目化运作旨在提高效率、集中力量,以项目为载体解决重大问题;常态化联系青年,目的在于消灭“青年找不到团组织、团干部”的现象;多元化评价机制可以更好地推动共青团工作向前发展。
打好“组合拳”让团组织与青年“形影相随”
“希望团组织对青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有更好地指导和帮助。”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余汶星说。
“希望定期开展更多活动,让每个团员都能在生活和实践中体会共青团的重要性。”仁寿县第二高级职业中学教师张永强说。
西部计划志愿者杨琼期待,“能有更多优秀青年加入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真正发挥其作用。”
……
《方案》出台,类似期望非常多。如何回应广大青年的呼声?“以‘五化’工作思路为指引,需要更多实在的举措,打好‘组合拳’。”管雷说。
构建网络化工作格局。《方案》指出,共青团四川省委将大力实施“网上共青团”工程,推进工作网、联系网、服务网“三网合一”;推动“青年之声”线上平台和线下服务阵地深度对接;建设“新媒体矩阵”,加强网络文化产品生产。
建立开放化工作平台。共青团四川省委将建设运营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平台、四川省青少年互联网信息发展平台、四川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四川青年志愿服务平台、四川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等,实现与社会的更好衔接。
打造项目化运行体系。《方案》提出要将跨部门、跨战线、阶段性的重点工作任务“项目化”,组建项目工作组,负责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
实行常态化联系青年。共青团四川省委将实行团省委机关干部常态化下沉基层制度,要求团省委机关干部力争每周安排1个工作日到居住地或工作地周边、青年数量较多的基层单位报到,直接指导帮助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每名专挂职团干部、省市县三级团委委员经常性直接联系100名左右不同领域的团员青年;兼职团干部直接联系10名左右普通青年。
探索多元化评价机制。共青团四川省委将完善评价体系,委托第三方测评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社会机构等合作,以求获得社会各界对共青团工作的客观评价。
来源:川新网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共青团四川省委:团组织如何提升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