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开拓创新的劳动者致敬
(原标题:向开拓创新的劳动者致敬)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全面改革不断深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驱动动能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真抓实干的结果,也是全市各条战线劳动者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结果。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本报从今天起,连续两天选取部分优秀劳动者和集体的事迹,全面展现我市劳动者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和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
五一劳动奖状 成大附属医院
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近年来,医院坚持公立医院的社会公益性,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充分体现医院作为成都市唯一一所城市型综合大学附属医院的社会公益性和建设健康成都的责任与担当。
三年前,金牛区公安分局民警刘军在执行任务时遭遇严重车祸伤,送至医院急诊科时呈濒死状态,病情极度危重。医院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以业务副院长挂帅的专家抢救小组,全力挽救英雄生命。3年多来,骨盆再造术,尿道再造术,大肠修补术……医院举全院之力,突破一个又一个医学技术难关,骨科、泌尿外科、康复医学科等多学科医疗团队密切协作,悉心照护,英雄刘军前后经历了六次特大手术,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鬼门关,终于转危为安,身体不断康复。在市、区总工会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下,警医双方密切合作,谱写了一曲共同抢救英雄民警的感人篇章。
2015年,医院携手成都铁路局合作开行全国首创的医疗列车,共同为铁路沿线职工家属送上了一道民生福利大餐。列车运行一年多来,累计为4000余名职工、群众提供了健康咨询、诊疗和巡诊服务,让沿线职工群众真正享受“人人享保健,小病不出站,大病专家看,健康促生产”的实惠。医院作为成都城西、城北的医疗中心,始终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把救死扶伤放在第一位。医院开通24小时绿色救援通道,每年免费救助各种“三无”病人或困难患者上千人,减免医疗费用近百万元,救助人数及救治费用长期位于成都市各级医院前列。下一步,成大附院将围绕“办人民群众满意的大学附属医院”目标,奋力推进医院规范管理和科学发展,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和人性关怀,为成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五一劳动奖章 李永光
为“中国制造”不断奉献光和热
今年55岁的李永光现任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助理,同时兼任成都空天飞行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翼龙试飞现场的总指挥。曾荣获省部级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1994年荣获成都市优秀青年企业家称号。
“李永光同志勤勤恳恳,参加工作30多年来,执着于航空事业的发展,为 中国制造 默默地奉献着光和热。他作为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产业发展的领头人,积极践行国家、四川省军民融合战略,依托研究所强大的军品创新研发能力,以军品任务为牵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孵化目标产品,大力推动翼龙系列无人机产业化发展。”这,是李永光的单位给予他的评价。工作中,李永光深入考察民营企业的加工生产能力,加强军用高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移,建立起研究所统筹管理、多条生产线并行生产的模式。在项目牵引下,民营企业的产品质量、加工制造、总装集成能力迅速提升,整机生产配套体系逐步完善,大大缓解了翼龙无人机产能不足的难题,实现了军民共赢的目的。近年来,翼龙系列无人机已向多个国家交付了数十套,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先行者。同时,作为“中国制造”在国际军贸领域的明星产品,多次参加航展,在国内外各大新闻媒体频繁亮相,也成为成都市的一张亮丽名片。2017年2月27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翼龙II无人机成功首飞,标志着中国进入全球大型察打型无人机一流水平,作为现场总指挥的李永光功不可没。
在李永光的带领下,从2005年至今,翼龙系列无人机外贸、内销创收达55亿元,极大带动了相关行业及我市周边配套产业的发展。翼龙II无人机销售合同,更是创我国无人机外贸史最大金额订单,2017年有望实现销售收入20多亿元,产业发展前景喜人。
第五届“成都好工人” 张于容
默默支持航天事业的娘子军
今年45岁的张于容现为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装厂线束制造工段焊接班班长。先后获得中航工业成飞 “首届十大优秀技师” 、中航工业集团“特级技能专家”、成都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参加工作28年来,张于容一直工作在飞机电缆生产一线,为航空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某型机电缆制造,插头采用新型高密度密集焊接型,绝缘性能要求极高,操作困难,她以熟练的焊接技术和精巧的加工技能圆满完成线束制作。某型机油箱油泵漏油是长期困扰部队和公司的一个技术难题,通过多年飞机电缆加工的经验,张于容提出了在油泵供油系统增加封严体方案,解决了油泵渗油的问题,同时避免了重复更换油泵系统成品的情况。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了某型机线束优化工作,通过线束优化达到了整机线束重量减少20多公斤的显著效果。张于容主持的工段自主质量改进课题《防止插头尾附件松动》,完善了典型工艺加工要求,选定了尾附件加工的合适工具,缓解了尾附件松动的现象,提高了飞机一次交检合格率,该课题同时荣获了公司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作为焊接班的班长,她所带领的班组和谐友爱、互帮互助,她所在的电缆工段是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全国“劳动竞赛型先进班组”,连续16年被评为中航工业成飞先进班组,是中航工业成飞2015年度“六型优秀班组”和“和谐型特色班组”,她的团队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工作中,张于容非常注重发挥自己的传帮带作用。“注重传承,无私奉献,她是我们航空工业战线的巾帼标兵。”张于容的同事这样评价道。技艺的传承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对此,张于容总是无保留地传授技能给班组同事及徒弟。她带出的6名徒弟中,一名被聘为技师,一名被聘为总装厂质管员,其余均被聘为工段高级工,全部成为生产骨干力量,她本人也被总装厂内聘为“首席操作技师”。
本报记者 侯初初
(原标题:向开拓创新的劳动者致敬)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css13/img/end_news.png 本文来源:成都日报
回 楼主(幸福海边) 的帖子
感谢李老师精彩分享!问好李老师!劳动节快乐!回 1楼(羊君) 的帖子
感谢建军老师的精彩分享,恭祝老师节日快乐。回 3楼(zzczzc) 的帖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