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要你送他们去养老院
前几天深圳四胞胎的新闻在微博上炒疯了,当然本来对于我这种凑热闹群众也只是想冷静的在旁边吃吃瓜而已,但是睿智的我还是看出了些让我感觉不舒服的地方。“他们那么辛苦的想养个男孩,到底是为了什么?”
中国上下五千年,孩子的最大的作用还是让父母老有所依。孔子在《孝经》里说:孝子,就是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但,都到这个时代了,有人说还拿以前的四书五经去要求一个人,实在也太说不过去了。的确,关于父母与孩子的问题,不单只是简单的抚养和赡养的问题。
一、最难调和的关系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其实是最难调和的关系,不像是你对象,跟你谈崩了换一个还能继续过,但你毕竟不能换一个爸妈。
在传统教育里,就拿90后这一代的孩子来说,从小也是成长在父母的管教之下,并没有太多的自由,或是民主表决的权利。
所以大部分人选择的道路,依旧是父母认为好的有意义的道路,而在这样的选择下,孩子们就显得特别的被动。
也许孩子会感激,也许会怨恨父母,但这些没有到可以回顾自己一生的年纪时,谁能说的准呢?
孩子逐渐长大后,有了自己的家庭,而家中的父母也已年迈,需要照顾和磨合的地方越来也越多,当其中一方觉得已经无法跟对方生活下去之后,也会有这样的念头:去养老院!
我爸就不止一次提出以后老了要去养老院,说我以后嫁了就是别人家的了,说不要麻烦我两边跑照顾四个老人。
每次听到我爸这样跟我说,我都会莫名的心酸,也会鞭策自己活得更好,但对着我爸却连一句安慰的话都说不出来,明明我就是不会让他去养老院的,为什么当着他的面就说不出来呢?
或许,要在生活和父母/孩子之间做一个选择的话,这可能是最难做的一道选择题,两者之一选一个正确的很简单,两者之间都是错的选择,这应该怎么选择? 二、以爱为由的绑架
可能真的没有到那个能理解父母的年纪,我们总是不会了解真正他们所想的,又或许也是因为这个论题太难选择,让所有人都无力于这个选择。
于孝,没有人愿意让父母去养老院。于私,日渐老去的父母始终都需要一个在身边的孩子,而我们能做的太少了。
我在网上看过一句话,百善孝为先,论其心不论其行,若论其行,普天之下皆无孝子。
我们所说的孝心,到底是用爱去绑架亲人,还是真的去用心去尊重自己的父母。
比如《楢山节考》这部日本电影,说的是日本信州深山的一个小村子里因为穷,所以有一个沿袭下来的传统,活到70岁的老人就要被长子背到楢山上抛弃。而这部电影里的一位妈妈——阿玲婆婆,还有一年就到70岁了,她操心的是,大儿子敢不敢把他背上山,以及自己的身体怎么那么健康。
当父母越来越不愿意给你添麻烦,越来越懂事的时候,你能不能不要那么听话。
而我们特别懂事的父母,在感觉到自己不再被需要的时候,他们就会特别懂事地,做出一个选择,就是我离开这个经营了六七十年的家。 不论是将父母放在家中成为空巢老人,还是送去养老院,成为儿女生活之外一个必须要去完成的任务,我相信父母永远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去为了孩子做些什么,但我们却没有办法,为父母年迈后的居所,去找一个最好最正确的答案。
他们装着体谅孩子,而我们装着去体谅他们。
有人说,如果是父母自己要去,你会不会送他去,而且去养老院也不是不能回来。
但就算是能回来,就算是他们自己要去,我还是不想让他们去。
我宁可用“我爱你”去绑架他们,毕竟人生那么多种可能,为什么这辈子会选择在养老院里才能拥有老年生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