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红:将爱洒在春天里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对于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这支歌长大的一代,雷锋已不只是人名,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江汉采油厂工艺研究所工程师杨延红多年如一日,热衷于公益事业,在新时期发扬“雷锋精神”,受到了大家称赞。
2008年,杨延红偶然从母亲的话语里得知,王场敬老院的老人们生活十分艰苦,她们住着简陋的房屋,穿着洗得发白且打有补丁的衣服,一日三餐一般就吃点自己菜园子里种的小菜,很少能够吃上肉……杨延红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
杨延红来到敬老院,老人们得知有人来看望他们,十分高兴,亲热地拉着小杨聊起家常。和老人们接触后她得知,这所敬老院的老人大都是孤寡老人,平时生活来源主要是社会援助和政府补贴,生活过得很拮据,也比较孤独。杨延红很受触动。于是她当起了敬老院的“长期义工”,闲暇时就来敬老院陪老人们聊天、整理房间、洗洗衣服,还经常带点日用品和小糕点。杨延红渐渐和这些孤寡老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敬老院年近8旬的杨奶奶,孤身多年,比较孤僻,杨延红每次都带来她最喜欢吃的绿豆糕,与她聊家常。在杨延红的长期关照下,杨奶奶渐渐开朗起来,逢人便夸:“小杨真是个好姑娘,自从她来了,我们就不再孤单了,她就是我们最亲的亲人。”此时的杨延红也沉浸在奉献爱心的幸福中。
通过这件事,杨延红对做公益事业有了浓厚的兴趣。一次,杨延红在“湖北省青少年基金会”的网站上看到一则消息:湖北省宜都市8岁男孩焉梦禹,家境贫困,全家每月收入不到200元,但他聪明好学,每天为了上学不迟到,凌晨4点就起床,穿着那双“千疮百孔”的回力鞋,跋涉10多里山路去上学。杨延红被深深触动了。
从此,杨延红与大山深处的焉梦禹结下“爱心之缘”。她承担起了焉梦禹的所有学杂费,还时常寄些学习书籍和生活日用品。2009年一场大雪,压坏了焉梦禹一家三口居住多年的老屋,杨延红得知后,主动出钱给焉梦禹一家整修房屋,为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减轻了很大的经济负担。渐渐地,两家人从资助者和资助对象变成了朋友关系。每当年关将至,焉梦禹的父母总会给杨延红寄些当地土特产,他们也经常通过书信交流情况,每当杨延红从信中得知焉梦禹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总会感到无比欣慰。
杨延红不仅是爱心的奉献者,还是爱心的传播者。通过她的宣传和号召,单位上的同事们也对爱心事业有了更多了解,蔡俊、桂丽萍两位所里的同事毅然加入了奉献爱心的行列,她们自行组建了“爱心小组”,为各地贫困学生捐助寒衣和书籍。2008年至今,通过她们的倡导和多方面努力,为陕西汉中、新疆喀什、四川巴中等10多个地区的贫困学生捐助寒衣达700多件,各种学习书籍300多册,用一片真情温暖了贫困学生心田,用爱心点燃了他们的希望。
杨延红是个普通的人,但她却做了不平凡的事。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一句句满怀真情的话语,无不见证着杨延红为公益事业付出的点点爱心。这份对公益事业的热忱无法用数字来衡量,因为这份爱心早已像花儿一样绽放在春天里……
(江汉油田 胡涛 陈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