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麦笛
作者福建石油分公司 何银基初夏,随着地气的升腾,大地上一波又一波的绿色便汹涌而起,铺展成一个又一个磅礴的气象。在地气的催动下,麦子一个劲地拔节成长,麦穗如同小姑娘的麻花辫,一节一节地缠绕着向上生长,穗里的果实在一天天饱满。在这充满希望的初夏田野里,总能听到悠扬的麦笛声声,犹如优美的田园牧歌,给初夏的田野增添无限生机。
童年时代,每年一过立夏,从寒风凛冽的冬天和春寒料峭的春天熬过来孩子们,脱下裹在身上的几层破单衣,紧缩的肩骨舒展了,抖瑟的手脚活络了,野地就成为撒欢的天地。在完成割猪草、拔兔草这些“家庭作业”的时候,总忘不了给自己制造一些快乐。随便走到哪一块麦地旁,顺手拔一根麦秆,截头去尾,留下如鹅毛管般中空的一段,在麦秆靠近杆节的一端,用指甲轻轻划出一道口子,一支麦笛就做成了。在没有任何玩具的年代,亲手制作的麦笛,张扬着孩童天真无邪的天性。将麦笛放在嘴里,一脸得意地使劲吹着,悠扬的麦笛声在田间地头飘散开来,初夏的田野便充满着灵动的生机,麦浪就如同有了音乐的伴奏而随风起舞。
一声麦笛吹响,遍地麦笛唱和。孩子们谁也不甘寂寞,你吹得响,我要吹得更响。别看麦笛简单,但音调也可以高低不同。大家都深谙制作的工艺,划口的部位和长度的不同,吹出来的音调也不一样,有尖细如莺啼般悦耳,也有低沉如牛哞般浑厚。你有高音的,他有低音的,有的还索性长长短短做了好几支,各种音调的都有,并排放在嘴里一齐吹。麦地里还有一种不知名的小植物,这时候也结出两三厘米长、一两毫米宽的豆荚子,把荚子里的小豆粒去掉,掐掉荚子的一头,也能吹出美妙的音调。各种不同音色、高低音调组合在一起,成为初夏田野的协奏曲。
家乡的麦地散布在高低错落的坡地上,此时的麦子又形成了青纱帐,是捉迷藏的好去处。躲藏的猫着腰藏进浓密麦株掩蔽的角落里,让寻找的一阵好找。有的东寻西找就是找不到,躲藏的一声麦笛,寻找者循声而去,却不料又扑了个空,正狐疑之时,冷不丁背后一声麦笛,两个人就嘻嘻哈哈笑成一团,麦笛声和嬉闹声在野地的上空回荡,引得羊咩牛哞也加入初夏田野的欢唱之中。麦笛,一管简简单单的麦笛,给了清贫而单调的乡村童年多少欢愉,这是现在城市孩子所无法理解的。
麦笛是初夏田野里特有的乐器,早了,麦秆太嫩,稍一用劲就扁了;晚了,麦秆太脆,制作时容易破裂。初夏的麦笛是对乡村生活、田园风光的礼赞,闽藉散文作家郭风先生在他的散文诗里写道:“吹着麦笛,把收获的欢乐吹出来,把劳动的欢愉吹出来;把春麦的新鲜的香味谱着音乐吹出来;把田野的露水和朝阳的香味谱着音乐,从那小小的麦管里吹出来吧,把我们心中的梦想和希冀谱着音乐,从那小小的麦笛里吹出来吧。”只可惜,现在哪个小孩还稀罕麦笛?况且,在家乡的田野里,麦子都很难见到了,更别说麦笛了,麦笛成为越飘越远的一曲乡恋。
回 楼主(羊君) 的帖子
我始终相信我就是我,感谢分享赵老师辛苦了 感谢分享,问好赵老师! 赵老师太给力了! 希望赵老师一如既往的支持我的工作!回 1楼(幸福海边) 的帖子
感谢李老师对专页的支持!问好周二快乐!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对专页的支持!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问好白老师!周二快乐!回 4楼(煤缘) 的帖子
支持给力!回帖辛苦!赞一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