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得草木香
作者江西瑞昌石油 杨芸黄山谷的纪念馆就在家不远,其故居在幼年也曾去观望。那时年纪小,以普通幼童的目光触碰纪念堂里的各色草木以及他的文字,只觉得生动可爱。
姐姐热爱书法与诗词,便将许多灵动的文字仔细抄录而后赠予童年的我。母亲诵读,我负责想象。想象从前许多个时代里的清晨露水与傍晚炊烟,以及身在其中的平常人家的热腾腾的生活。那些诗词大都浅显,字是姐姐大气的正楷,我在横折竖勾与平仄音韵里,常常不觉间便心有起伏,眼睛潮热。
后来入了小学,跟老师念《村居》,会很想在一个草长莺飞的日子做一个早归的娃,去放飞自己心中的全世界。记诵《三字经》,《弟子规》的时候,也会缓缓而有悟,会感念“人”字的讲究与仔仔细细行走一生的不易。不知不觉间啊,便爱了。
中学听国学讲座,了解了孔孟老庄,窥见了他们生命的含蓄与张力。庄子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催我把最好的光阴攥在手心里。上哲学,愈发觉得国学经典与西方哲学家的很多思考方向不谋而合,而思维的交汇,恰恰最为珍贵。在那些国学与西方哲学相融相通的日子里,医学,科学乃至人生灵感,便在人类的脑海中不断迸发。那时的读书人,读四书五经,自己设定人生问卷,继而在那些经典中探寻答案,即使悟不透彻,心思也愈发清澈透亮。
常有外国朋友提到“soft power”,大赞中国的博大文化。那些由价值观、精神等文化要素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影响力,在促进国家硬实力、维护国家利益的作用上不可估量。现代社会,所有的坚硬无比,也许不敌一个柔软凝聚。而国学,作为涵盖各朝各代的各类文化学术,体现了华夏的传统与奇思。将之融入到现代社会,必然能在这个充斥腐蚀气味的时代,生出些许草木清香。
然而“老人摔倒可扶否”时至今日竟成为一个社会性道德问题,绿地大幅度缩减,国学中蕴藏着的敬天爱人缈如烟云。中学时代学语文,同学们大多满嘴之乎者也却并不渴望去理解先人内心的声音。我一直以为这是国学淡出众生视野使然。传统血液的流失必然造成精神上的贫血,中华血液中的良善美自然也就无处可寻。国学宽阔,包容诸多相异甚至相斥的思想,却永远守护着善恶与道德底线;国学明亮,它有穿透力,能在黑暗中蕴力,使桥都坚硬,隧道都光明。将国学刻在掌心,不可忘啊。
家中有盆君子兰,养了十来年。我看那青翠叶片生长得繁盛,想起了国学,不娇不艳,不嗔不争,却耐得光阴刷洗,不怕晚来风急。世间千万草木花朵,我虽不独钟情君子兰,却以为它最为长久有静气。
谢谢赵老师的辛苦分享问好老师天天快乐
回 1楼(宝石花的心) 的帖子
感谢尹老师对专页的支持!问好老师!周末快乐! 感谢精彩分享,赵老师辛苦了! 向敬业的赵老师学习,问好! 祝赵老师周末愉快!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对专页的给力支持!回 4楼(煤缘) 的帖子
专页有白老师的支持真精彩!回 5楼(煤缘) 的帖子
问好白老师!周末快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