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时间在外企中建起了团组织
晨报记者 李 芹“李凌你变得能言善道,性格也变得比以前开朗多了。”上海吉尔多肽有限公司总经理秘书李凌参加一次同学聚会后,原先的老同学都会说。他们觉得:记忆中那个安静内向的姑娘变了样。
李凌知道,自己的变化是接手公司团支部工作后,在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团委书记刘萍的帮助和影响下,她从昔日的不善言辞,变成如今能够独挡一面、张罗得起几百人的大型活动。
刘萍是个怎样的人?
调研是在食堂主动搭讪
李凌还记得,自己初到企业接受团委工作的时候,有人指点她去联系刘萍。当时她第一反应就是:这人是谁?我干嘛找她?打听后才知道,刘萍留着干练短发,工作起来也如她的外表一般干练。
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团委成立于2010年,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团组织。
紫竹高新区内外企占很大比重,外企管理者因自身工作经历及教育背景,对团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而外企青年对团组织的归属感不强,对团组织甚至有排斥情绪,使得建团工作在开始之初遇到极大困难。“人事部、公共关系部、对外联络部……”刘萍已经记不得自己打过多少个电话。
怎么办?
多日的苦思让刘萍想到了一个好地方:食堂。因为这是企业员工们的必去之地。于是,刘萍按照高新区员工的工作牌款式,刻意隐去“团委书记”的身份,在食堂开始了自己的需求调研。
“说是调研,其实就是搭讪,希望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能够了解青年的需求与心声,改变他们对团组织既定的刻板印象。”还别说,这种方法十分有效,不仅为刘萍搜集了很多一手素材,其中一些青年日后也成为刘萍工作最得力的小伙伴。
“紫米团”靠公益打局面
聊得越多,刘萍就发现,高新区内的很多企业都是知名企业,企业文化中很注重公益元素,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希望员工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投身到社会的公益事业中去。
于是,刘萍大胆开拓团建思路,筹建了“紫竹青年志愿者联盟”,根据外资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发展实际,以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为切入点,运用社会化手法开展团建工作。创建了“共青团组织”+“紫竹青年志愿者联盟”双组织覆盖模式,以青年志愿者工作为抓手,用长达两年时间全职开展公益活动,慢慢在外企中建立了团组织。
“紫竹青年志愿者联盟”被高新区的青年员工们亲切地称作“紫米团”,就和它俏皮的名字一样,活动也十分符合青年人的需求:下地做农活、环保趣味运动会、垃圾分类回收……一个个具体的活动很快拉近了大家的距离。而在众多活动中,“小橘灯”朗读服务活动最受追捧。
至纯科技公司董事长蒋渊就是这样一位热心的志愿者,她告诉记者,作为高新区的第一家入驻企业,对园区充满情感。在企业不断壮大的同时,她也希望企业员工能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于是,在从员工口中听了“小橘灯”的公益活动,她也作为公司的第二名参与者加入其中。“小橘灯”活动开展3年来,紫竹周边4所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20个班级近千名小学生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截至去年底,紫竹高新区已建立团组织35家,其中团委1家,团总支3家,团支部31家,在外企中建立团组织覆盖率达到80%。
不用出园区需求全满足
想要让团组织真正具有凝聚力,还在于日常点滴。于是,刘萍瞄准了午间一小时。
紫竹高新区很多青年从初入职场、到安家落户,再到生儿育女,阶段不同,需求也不同。于是,她精心设计了“工作技能”、“生活艺能”、“亲子育儿”三大主题的“紫梦课堂”。“以前单身时,最关心自己的职业发展,后来生了孩子,十分关注科学育儿。”高新区青年没想到,不出园区,就能统统学到。
三大主题下的近50堂青年微课堂,满足了企业青年工作生活的诸多实际需求。如今,但凡微信公众号上有活动信息上线,名额总会第一时间被秒杀。
在刘萍和小伙伴们一手打造的志愿活动得到广泛认可后,“幸福5号”顺理成章地出现了。满墙的书架,舒适的沙发……坐落在紫竹高新区5号楼的“幸福5号”可是青年人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紫竹之星演讲俱乐部、紫竹“阅读马拉松”凝聚了一大批园区青年人。
2015年,刘萍所在的紫竹团委荣获上海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她本人亦荣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志愿服务优秀组织者等荣誉称号。
来源:新闻晨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