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7-5-23 10:42:13

油三代的石油情——记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天然气净化研究所工艺研究室主任杜莉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自回国以来,她参与了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大专项的相关专业研究攻关,两次获得中国石化天然气工程项目管理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多次获得中原油田分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她是“油三代”,也是普光分公司唯一的一名女博士,她就是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天然气净化研究所工艺研究室主任——杜莉。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却不知当初她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渲染了拼搏的汗珠。”

18岁时,杜莉以优异成绩考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别人的大学是迷惘、散漫、清闲,而杜莉的大学却是坚定、执着、忙碌。因为她知道,只有更加刻苦的学习,才能离心中的梦想更近。

大学毕业后,由于在校优异的成绩,她被顺利保送直升浙江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研究生。在这里,让杜莉见识到更广阔的学术海洋,她整日穿梭于图书馆与实验室之间,沉醉于各项学术研究、撰写学术论文。

辛勤的汗水终会孕育出明艳的花。硕士毕业后,杜莉凭借刻苦的钻研精神、扎实的学习功底、优秀的学术成果,经学校推荐赴美堪萨斯州立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并在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鸟儿高飞,最终的眷恋是故林;帆船远去,最后的终点是港湾;游子学成,终要回归油田这一方热土。”

作为一名“油三代”,对杜莉来说油田就是家,无论走到哪里都时刻关注着家乡的消息。普光气田的成功开发是中原石油人做出的令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成就,杜莉也深深为之骄傲和自豪。

自古创业难、守业更难,虽然普光气田成功开发,但是气田的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质高效的运行依然离不开持续不懈的努力。普光气田亟需一批懂新材料、新技术的高科技复合型人才。

“爸,我决定回国了。”杜莉拨通了远洋电话,将自己决定回祖国、回油田贡献自身力量的决定告诉了父母。

2012年底,杜莉顺利踏上了回国的旅程,并第一时间向组织部递交了到普光气田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申请。

“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成功所需要的必要条件。”

为更好地将自身所学服务于普光气田的生产,杜莉申请到一线岗位去实习。第二天,杜莉抱着一堆联合装置生产资料出现在净化厂净化一车间的技术办公室。

为了熟悉联合装置现场工艺流程,杜莉先在办公室将PID的管线走向、阀门类型、工况参数等进行学习记忆,并在脑海里形成了大概的框架,然后她又在车间技术员带领下到联合装置现场拿着PID对照着工艺管线一遍遍走流程,哪怕只是一条小小的排凝管线也不错过,并在PID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她完全掌握了联合装置所有设备的物理定位、工艺操作的参调指标,在她的脑海中形成了一张清晰的“联合装置3D模型图”。

完成天然气净化装置整个运行系统学习后,杜莉发现净化装置设计能耗是基于满负荷运行工况,当净化装置负荷率较低时,中压蒸汽发生量减少,动力站锅炉长期处于单台低负荷运行状态,需要进行合理的能效优化。随后,她开展了《高含硫天然气净化系统流程模拟及效能优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最终建立了高含硫天然气净化脱硫单元动态模型、形成了一套高含硫天然气净化过程能耗分析及评价技术,为生产装置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理论支持、为装置节能降耗提供技术支撑,降低了设计单位能耗8%,年节约成本410万元。这一项目获得了中原石油勘探局、中原油田分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与此同时,杜莉充分发挥英语优势,为普光分公司外部合作添砖加瓦。代表中国石化向沙特阿美公司做普光高含硫气田开发技术报告,并负责普光分公司与加拿大硫磺研究所交流联络工作,撰写与国堪阿根廷代表交流中英文材料并做现场翻译。

“越是成功的人,越是乐于分享,分享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豁达。”

作为海归博士,光环并没有让杜莉骄傲自持,相反她毫不顾忌自己的博士光环,虚心向身边的每一位同事请教,并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知识、工作方法、学习笔记分享给周围的同事。她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我不过是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比别人多一些,实践知识仍需进一步加强。”

这就是杜莉,一个爱国、努力、谦逊的“油三代”。在取得的荣誉面前,她始终认为,成绩属于过去,并不代表将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百尺竿头更上一步”,为油田发展壮大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天然气净化研究所 刘月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油三代的石油情——记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天然气净化研究所工艺研究室主任杜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