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红棉车
作者茂名石化李灵敏单位食堂前面有两棵红棉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每到春夏之际,火一样的木棉花占满枝头,像天边的一道红霞,绚烂多姿。红棉花又名“英雄花”,健硕雄壮,热烈奔放,被誉为花中的美男子,是唯一用来形容男子的花。
每每看到红棉花,都会让我想起父亲那辆红棉牌自行车。
父亲1957年从化州老家来到茂名石化工程队工作,才十八九岁的孩子,想家,可回趟家不容易。那时候,没有像样的公路,茂名回化州老家,有30多公里的路程,完全靠两条腿走,早上出发,天黑才能到。1960年,父亲与在乡下的妈妈结婚,这段路愈发显得不方便。于是节衣束食苦攒了几年加上借了工友几十块钱,买了辆红棉牌自行车。
有了自行车,家变得不再遥远,父亲基本是每星期回家一趟。生活变得完整而充实。接下来的几年,三个孩子相继出生,都跟着母亲在乡下生活。那辆红棉车成为连接我们和父亲的纽带,父亲每次回家,总能带回面包和糖果。在我稍微懂事的时候,就懂得守在村口,等待父亲与红棉车风尘仆仆的归来。
农闲时,我们偶尔也会到茂名跟父亲住上一段时间。红棉车虽然没有“凤凰”“永久”自行车那样名声显赫,却一样的结实好用,一直是我们的忠实“座驾”,稳稳地载着我们一家人往返于茂名和家乡之间,从没掉过链子。三个孩子,加上爸爸妈妈最多的时候五个人,坐在一辆自行车上,招摇过市,引得不少路人驻足观瞧。妈妈背着弟弟,跟姐姐一起坐在后座,我则坐在车梁上。爸爸用木板为我特制了一个座椅,坐上去俨然司机模样,那是我最开心的时刻。
30多公里的丘陵路,高低起伏,最高的一个山坡,又高又陡,只能推着车走上去。烈日当空,上得坡顶,个个都已口干舌燥。最妙的是山坡顶上有个凉茶铺,甘甜的茶水已经晾凉,又消暑又解渴,每次我都喝得肚子胀鼓鼓的。凉茶铺实际上只是有个简易的棚子,没人看守,煮好的凉茶晾在锅里,要喝的人自己动手,喝多少不限,给多少钱也不没人管,三五分意思意思就行。这个凉茶铺大约在茂名回老家半道的位置,是路人心目中真正的“月牙泉”。
过了凉茶铺子,半小时就到了孩子们的梦想乐园。那是一片开阔的山坡地,树冠茂密,绿草如茵,婆娑的菇稔树点缀其间。菇稔树其实是一种野生灌木,只有半人高,就算是四五岁的小孩也能摘到它的果实。熟透了的菇稔,像极了一个个小灯笼,饱满圆润,轻轻一掐,紫黑色的汁液喷射而出,吸进嘴里,甜入心扉。对于孩子来说,摘菇稔几乎成了枯燥炎热旅途全部的念想。
70年代,我们全家搬到了茂名,加上孩子们逐渐长大,再也没有全家坐着红棉车出行的机会,凉茶和菇稔成为红棉车带给我们最甜蜜的记忆。
红棉车始终是父亲手里的宝,总是与它形影不离,难得的几次照相,也是跟红棉车在一起。红棉车为我们家服役了三十多年,直到父亲患上帕金森,才很不情愿把它锁进车库里。
我忘不了红棉车,是因为它忠诚地陪伴父亲从青春走向年老,从它身上,我依稀也能看见父亲的影子。木讷忠诚,吃苦耐劳,对家庭有责任,对工作有担当,是他们共同的特质。如今,红棉车静静地呆在楼下的车库里,光鲜不再,却神采依然。 感谢分享,赵老师辛苦了! 问好赵老师! 提前祝赵老师端午节快乐!
回 1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对专页的给力支持!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白老师回帖辛苦!赞一个!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谢谢!问好白老师!周五快乐! 这是父亲为家奉献的见证啊 感谢分享!回 7楼(柳雪松) 的帖子
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