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 发表于 2017-5-30 15:29:36

吟诗词,感古人端午情怀(2)

吟诗词,感古人端午情怀(2)
时间: 2017-05-27     来源: 开明视点   点击: 3010 次

  全词运用对比手法:上阕以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以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同时上阕的“处处忙”与下阕的“无人解”又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淡忘了端午节浓厚的历史内涵,表达了作者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之情。



  端午三首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端午三首》是南宋赵蕃写的一组关于端午节的诗。第一首诗是写端午节人们对屈原的祭念,表现了人们对屈原的同情。

  第二首是端午时候诗人对于屈原忠不见用沉江而死但诗文传千古的感慨和惺惺相惜之情。

  第三首是诗人端午时候读历史有所感触,却找不到人倾诉。这里有一种可能是这个诗人也受到冤屈,跟屈原的处境相似。



  南乡子·端午
  小雨湿黄昏。
  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
  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
  好事无人载一樽。
  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
  恰似当时枕上闻。

  《南乡子·端午》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一首词,整首词即景生情,即事喻理,表现在端午节的一种闲愁。

  上片写端午节的景象。端午节下着小雨,独自一人,比较冷清,回忆往日的热闹时光。下片抒情,旅居在外的诗人在端午节,没有友人的陪伴,喜悦的事情只有自己一人享受。表现出心中的寂寥落寞之闲情。整首词深婉含蓄,抒发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此词是南宋陈与义在1129年(建炎三年)所作,这一年,陈与义流寓湖南、湖北一带;据《简斋先生年谱》记载:“建炎三年己酉春在岳阳,四月,差知郢州;五月,避贵仲正寇,入洞庭。六月,贵仲正降,复从华容还岳阳。”

  又《宋史·陈与义传》载:“及金人入汴,高宗南迁,遂避乱襄汉,转湖湘,踚岭桥。”这首《临江仙》反映的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在端午节凭吊屈原,旧怀伤时,借此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风声 发表于 2017-5-30 15:29:4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吟诗词,感古人端午情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