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的名义——记河南省优秀共青团员获得者时小龙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今年在河南省“五四”青年节表彰大会上,作为油田的优秀代表,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荣获“河南省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手捧荣誉证书,他笑得是那样灿烂、那样自信。
他叫时小龙,28岁,中共党员,2009年7月毕业于重庆科技学院石油工程专业,现为中原油田采油二厂采油管理二区生产运行中心主任。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扎根在采油一线,不断完善自我,追求进步,实践着自己的青春梦想。2016年10月作为中原油田唯一代表参加河南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2012、2013、2014年连续三年获得“厂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2014、201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厂十大劳动模范”。他勇于创新,参与研制的《新型丝堵及专用扳手》、《井口配电柜自动降温装置》《机械式调平衡工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成果获得采油二厂科技成果进步奖,他用激扬的青春和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业绩。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时小龙热爱采油工作,来到中原油田采油二厂,他给自己定下了“干好每一天,当就当骨干”的奋斗目标。从实习期开始,他就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熟悉了解生产设备和工作流程的同时,为自己不断“充电”。他买来《采油技术手册》、《抽油机井管理》、《井下工具结构与原理》、《机泵维修》等专业书籍,理论与实际对照着边干边琢磨。夏天忍受炎炎烈日和蚊虫叮咬,冬天顶住寒冷的北风,他经常在井上一跑就是一天,对自己所管辖的油水井情况掌握不清不回家。每逢遇到生产中的大工号,他总是冲在前面,积极配合施工人员,并抓住机会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不断吸收书本上没有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正是凭着这股干劲,时小龙迅速进入了油田开发建设新角色,在很短的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生产一线经验,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2年,23岁的时小龙已经是单位的技术骨干了。7月的一天,正逢他值班,巡井时发现P5-561井抽油机盘根损坏,油气泄露严重,将情况汇报给区调度后,他立即着手进行整改。夜晚光线比较暗,再加上该井采用的老式防盗箱,更换盘根十分麻烦。这时,他凭借跟老师傅学到的经验,用嘴咬着手电筒,带好防护手套有条不紊地更换盘根。虽然是夏天的夜晚,但他还是出了一身汗,一个半小时下来,他成功更换好了盘根。站上的老师傅看到他更换的盘根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称赞:“小伙子干活像个老手!”
勤奋是成才的阶梯
雄鹰翱翔于蓝天,不是为了炫耀自己,而是本性的追求。因为年轻,时小龙工作中热情高,干劲大,冲劲足,一线的环境锤炼出了他不畏艰难、敢于创新的勇气和毅力,培养了他勇挑重担的责任感。工作中,每逢遇到生产难题,时小龙就会莫名的兴奋,他说:“每解决一个难题就是一次成功!”
一旦发现新的生产难题,他会一遍一遍地跑现场,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分析问题原因,了解以前是怎么处理的,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之后再一遍遍地进行实验。早在实习期间,他就发现部分油井的丝堵存在容易被不法分子破坏的风险,正好站上有技术能手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小龙就积极参与,根据自己大量的观察记录,提出了比较关键的革新建议,被采纳后他们共同研制出了《新型丝堵与专用扳手》,并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就是这件事,让时小龙尝到了挑战难题,发明创新的甜头。他觉得,当一个采油工人,光会干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用智慧去干活。
2013年,时小龙担任了区生产组长。上任不久,他就发现井口的配电箱存在容易因温度过高导致停井停产的问题。经过反复查阅资料,对比试验,他与同事一起成功研制出了《井口配电箱自动降温装置》,在区里推广应用后每年可创效益10余万元。该成果也获得了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此外,他参与研制的《长关井可控取压、取样装置》获采油二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卸平衡块螺丝专用助力扳手》获采油二厂科技进步一等奖。时小龙成为了大家交口称赞的“发明小专家”!
管理是永无穷尽的动力
采油生产工作千头万绪,时小龙坚持“精细管理出效益”的工作理念,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专业素质带动身边的员工积极向他看齐。生产管理中,他坚持大问题不拖沓,小问题立即解决,在工作中不讲交情,只看质量,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一项又一项任务。为油藏区获得油田先进集体和厂生产经营优胜单位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5年秋天,区里两座计量站落地改造,同时,南二、101外输支线、北七三条外输管线也要改造,工作量巨大,但改造后能减少多次穿孔对产量和环境的影响,时小龙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为了能按时、保证质量地完成改造并在入冬前投产,他放弃了休息和亲人团聚的时间,整整3个月,每天和员工一起盯在现场,每道工序都亲自验收,经常忘记吃饭和休息,虽然累得掉了10斤肉,但是看着改造臻于完美,他开玩笑地说:“就当是减肥了!”
作为一名生产骨干,时小龙深信“以行带之,以德感之,言传不如身教”。工作中遇到急难险重工作时他总是说:“我年轻,让我来!”2016年9月15日,104号站V383井因原单拉罐损坏严重需要更换,由于空罐里含油气,且要现场动火,更换工作危险性很大,时小龙在现场带头拉牵引绳、调整位置,不时提醒他人注意安全,从早上7点一直干到晚上22点,原计划两天的工作量在一天之内就完成了。
在提高个人管理水平的同时,他还带领生产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制定各系统工作提升方案,使标准化、设备管理、电力管理、安全管理等系统工作均在全厂名列前茅。所在的生产组获得了油田“十大学习型红旗班组”荣誉称号。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凭着对采油事业的热爱、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和对成功的渴望,时小龙正用火热的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灿烂的人生!
(王远程 靳天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