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灯
作者江汉油田童翔每当夜幕张开双臂笼罩着整个夜空时,流光溢彩的大街上,跳跃的霓虹灯,像魔术一样变换着一张张朦朦胧胧的脸。在匆匆的人流车流之间,轻松地徜徉在光亮如昼的夜间的街头,脑海里总是点燃起那盏记忆里的煤油灯。
黑暗中的光亮总是带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小的时候我的家是没有钱买有灯罩的煤油灯的。我的家的煤油灯都是自己动手做的,工艺很简单,就是先找来一个用空了的墨水瓶和两块铁皮儿,一块砸卷成细而短的筒,筒里插进棉线捻子,成为灯芯,另一块剪成圆形,中间挖上一个小小的圆孔,把第一个筒嵌在这个小圆孔里,然后往瓶里添加煤油,一盏小小的煤油灯就算是完工了。点燃灯芯,通过线捻儿的根系滋滋地不停地吸着煤油,那一粒豆火在漆黑一团的夜里是那样的耀眼,是那样的光亮!
那时,生活贫困、艰辛。大人们日夜操劳,仍不能糊口,更别想有时间管教孩子了。我们就像野地里的小草一样,完全“自然生长”。
晚自习时,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摆放着一盏煤油灯,灯芯很小,光很暗,亮度也不够,书和脸尽可能地离灯芯近一点,一个个小脸被红黄蓝相间的火苗照得红红的,小小的灯芯上方一缕缕的黑烟直冲向不高的房顶,教室里弥漫着刺鼻的煤油味,个个脸上被熏上了一层淡淡的黑色,鼻尖上都长了一颗很大很大的美人痣,偶尔用小手指挖一下鼻孔,抽出来时小手指都变成了一根根烧火棍。
那时候很小,不知道读书的目的和用处,但灯光下的一个个小脸都是那么认真,那么虔诚,专心致志地大声地朗读着那一个个默然却灵动的方块字。
一盏盏小油灯就像天上的一颗颗星星,点燃了理想之火,照亮了黑暗的心灵,豁然愚钝的智能,为我们的人生引领方向。
贫穷的年代,很多人家天一黑就早早地上床睡觉,从来都不点灯,目的是省些灯油钱,我家也是这样。
我家兄弟姊妹五个,生活自然很拮据。父母亲什么都可以节省,唯独对子女的读书,从来都不吝啬。白天在学校可以读书写字,但是也是半工半读,上半天到学校农场劳动半天。货到家里就更没有时间读书了,因为要帮家里做很多家务活,每到夜晚一家人吃过晚饭,母亲都会极自然地习惯点燃那盏煤油灯,坐在“八仙”桌边,一边钠鞋底,一边陪我们读书。那细细的白白的钠鞋绳,在鞋底上上下下的穿梭,“哧啦、哧啦”的声音很悦耳动听,我静静地津津有味地读着厚厚的书,偶尔和母亲四目相对,母亲总是很温柔地笑笑,从母亲的眼里,我看到的是一个贫穷母亲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儿女们的期望。母亲每晚点亮不只是一盏小小的煤油灯,而是在为儿女照耀前程,点亮希望。
我的梦想就从这小小的灯芯里发芽、生长......,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一幅幅画面被那豆芽般的火焰定格在我的童年的记忆里,是那一闪一闪的灯苗给了我很多美好想象,一次次带我走进文字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也许是出于对文字与生俱来毫无理由的喜欢和对文字所构成的世界的好奇,我心中总是默默地祈祷传说中的神仙能不停地给墨水瓶里加煤油,让那燃烧的火焰永不熄灭,让我永远和文字为伴。然而,是梦总会醒,是幻总会灭。随着那一灯灯的煤油耗尽,母亲的衣服上却多了一块又一个块大大小小的补丁......
一根钠鞋绳,一盏煤油灯陪伴我走过了小学,初中三千多个夜晚,后来到外地上技校,再到后来在油城工作,走过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沟沟坎坎,正是那盏煤油灯闪烁不熄的光焰给我以温暖,照亮着我人生前行的路。
四十多年过去了,它们从不曾在我的生命中消失。 欢迎老师欣赏阅读! 感谢赵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向敬业的赵老师学习,问好! 祝赵老师周未愉快!
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对专页的支持!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向敬业的白老师学习!致敬!回 4楼(煤缘) 的帖子
问好白老师!周末快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