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 (作者: 赵孝亮)
父爱如山国网菏泽供电公司工会 赵孝亮
端午节前的一个周末,父亲打电话说来给孙子送点营养品。吃饭时,我不时给父亲夹菜,父亲给他的孙子夹菜,就像父亲给小时候的我夹菜一样。不经意间,看到高大魁梧的父亲那饱经沧桑的脸上刻满了皱纹,满头黑发不知何时变成了银发,我的眼睛不知不觉间模糊了。不由得想起我小时候父亲对我的关心。
80年代初,农村文化生活还不太丰富,活动场所不多。在农村就连看场露天电影都算非常奢侈的享受。父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力所能及地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有时听朋友说十里外的村镇晚上放露天电影,我们就像丢了魂似的,死皮赖脸地缠着父亲去看。父亲拗不过我们,就提前让母亲做好晚饭,有时连晚饭也顾不上吃,每人带上一个馒头和一块咸菜就准备出发。父亲用他那饱经风雨的大金鹿自行车驮着我们,自行车的前横梁上驮着弟弟,后座上载上我,双腿用力瞪着脚踏,在我们的欢呼声中摇摇晃晃地出发了。
到达目的后,首先听到发电机的轰鸣声,看到在打麦场上用竹竿临时搭起的井字架上悬挂好的白色的银幕,还有电影胶片机,大部分都是在放映加演片,此时围观的人们已人山人海。有时银幕正面挤满了人,父亲就轮流把我和弟弟骑在他的脖子上看一会,或者干脆就带着我们来到银幕的后面观看,这里人一般很少,尽管荧幕背面的一切都反过来了,不过这并没有影响我们观看电影的热情,只是左手变右手,右手变左手,因方向不同,电影里的一切都是“反”的,但仍然清晰可见。因此背面的电影我们也一样看的津津有味。记得那时看的最多的电影就是《铁道游击队》、《黑三角》、《月亮湾的笑声》、《咱们的牛百岁》、《喜盈门》等。
那时我们住在乡镇卫生院简陋的平房家属院,没有围墙,我们就自己动手垒砌简易的围墙,用杨木树枝编制简易的木寨门。因受农村生活条件所限,冬季洗澡就成了一大难题。可这难不倒父亲,父亲用废旧拖拉机上拆下的铝块,找工匠铸成圆形的大铝盆,上面用买来的塑料薄膜做成一个简易的伞状的密不透气的“浴室”,吊在绷紧的铁丝上即可。父亲首先把堂屋的煤球炉烧旺,然后把烧好的热水倒入铝盆中,在里面洗起澡来想蒸桑拿一样,舒服极了,此刻的幸福也像花儿一样开放。父亲用土办法解决了大问题,我们都非常佩服。这个“浴室”一直陪伴着我们渡过童年到青年的美好时光。至今回想起来还记忆犹新。
因孩子今年高考,为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休息,我和爱人在学校临近的小区租房陪读,因此,高三这一年,虽然工作单位离老家近在咫尺,只有区区50公里,约1个小时的车程,但是我们回家的次数少之又少。有时父亲想念我们了,便怀揣着从市场上选好的食品、蔬菜和瓜果,从老家不辞辛苦地乘坐城际班车来看望我们。
母亲去世一年后,父亲才逐渐从悲伤中走出来,他非常注意锻炼身体,身体还算硬朗,精神矍铄。他说:我知道你们工作忙,在单位安心工作就行。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临近高考,让孩子尽力学习进行。不要牵挂家里,家里一切都好,我什么时候想你们了,就坐车去看你们。我把身体锻炼好了不出毛病,也算是对你们工作最好的支持。
父亲的话没有豪言状语,但从父亲那平凡的言语中,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小时候为我们辛勤劳作的父亲那高大伟岸的身影,在父亲节即将到来之际,我衷心地祝愿父亲身体安康、幸福快乐永伴。我想对父亲说:“爸爸,父亲节快乐!等孩子高考结束后,我们三口一起回家去看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