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边的童年
作者 黄岛油库 白素洁我的家乡在河北的一个小县城,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就流经于此。运河两边有高高的河堤,家乡人称之为“河沿儿”。我就读的小学就挨着河沿儿不远,因此,我所有的童年记忆几乎都与那里有关。
那时的我还是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经常在放学后和小伙伴们去河沿儿上玩耍。河沿两旁种了很多的树木,其中又以柳树居多。一到春夏两季,千条万缕的柳枝就随风舞动,茂盛的绿荫遮住了太阳,让河沿儿上显得格外舒爽。春天,柳树长的很快,上次去可能柳枝刚钻出点嫩芽,下次去就已经垂下了长长的枝条。路边还有些叫的出或叫不出名字的小野花,零零星星的洒在草丛中,倒也很清新养眼。夏日里,任凭外边再怎么骄阳似火,只要一跑上河沿儿,顿时就觉得凉爽,湿润,仿佛到了世外桃源一般。柳树下还生活着一种叫知了猴的小昆虫,每逢夏季下过雨后,这小虫就会从松软的泥土里往外爬,一直爬到柳树上,再蜕壳变成蝉。这时候,小伙伴们都会不失时机的去河沿上抓知了猴,他们有的拿着竹竿,有的拿着筷子和小玻璃瓶子,不肖一会功夫,就收获不少,然后各自欢天喜地的跑回家交给大人拿盐水腌上,第二天便可以吃上一盘香喷喷的油炸知了猴了。
河沿上除了柳树,还有些杨树和桑树。小学时,有一段时间很流行养蚕,那时候我们每天下午放学,便会一窝蜂地跑向河沿儿,大家委派一名身手敏捷的男生帮大家摘桑叶。只见那个小伙伴,毫不含糊,把军绿色的小书包往脖子上一挂,白衬衣袖子一卷,三两下子就爬到高处的枝丫上了,每当这时,在树下的同学都用特别崇敬的目光注视着他。就这样,我们养的蚕宝宝每天都可以吃到最鲜嫩的桑叶,很快就从那个黑黑瘦瘦的小虫子长成白白胖胖的成虫,然后便开始吐丝,织茧,化蛹,……完成了它短暂却很有意义的一生。
有一年家乡大旱,运河里没了水,露出了干涸的河床,一些古董贩子闻讯赶来,整日在河床上搜寻古代商船上遗落在河底的古董。我和小伙伴们听到大人议论,也萌发了好奇心,一个周末,我们相约去运河“寻宝”。偌大的运河,想要寻宝谈何容易,我们废了一天的功夫,挖了许多的小泥坑,弄得满身都是泥巴,也没有找到一件宝贝。终于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们挖出了一些生锈的铜币,路过的大人告诉我们,这些是清朝末期的“老钱儿”,并不值钱。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很开心,总算不虚此行。大家满心欢喜的跑回家,用铜钱做成了几个鸡毛毽子,却也踢了好久。
时光荏苒,童年的记忆却越来越清晰。直到现在,和小伙伴们在河沿儿上跳皮筋、丢沙包的景象依然清晰的刻画在我的脑海里,时不时地像放电影一般在我的记忆里划过。虽然小时候的我们没有电脑,也没有汉堡包,但是我们却像鸟儿一样自由,在广阔的天地间肆意飞翔……
回 楼主(羊君) 的帖子
前来学习,感谢赵老师精彩分享,老师辛苦了回 1楼(幸福海边) 的帖子
感谢李老师对专页的给力支持!问好周三快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