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z72 发表于 2017-6-21 11:37:13

烽火家书

烽火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我家珍藏着我的两个爷爷弃医从军,抵抗日寇后给家里的唯一一封信,从此以后他们下落不明,生死未卜,这封信是我们家几代人的念想,是我们家的传家宝。
我爷爷兄弟三人,他们自幼丧父,是我的太奶奶靠帮佣抚养成人的。孤儿寡母,生活艰辛可想而知。艰难的日子,随着我的大爷爷和二爷爷远赴上海学医归来,在皖西古镇开了诊所后,逐渐好转。
1938年的大年初二,大爷爷和二爷爷突然提出要当兵打鬼子,他们的母亲,我的太奶奶顿时慌了神,她老人家当时还盘算着过完年请邻居王妈给大儿子说媒,没想到竟要去当兵。她老人家当然不同意了,老兄弟俩软缠硬磨,态度非常坚决,说“没国哪有家”!
明事理的太奶奶含泪替儿收拾行囊,年初六早上天还没亮,兄弟二人启程,赶往蚌埠,投奔上海学医期间结识的抗日队伍。
他们走后,家里的诊所关门,太奶奶带着我的爷爷做点小生意,维持生计。爷爷在世回忆起那段日子,总是泣不成声。太奶奶经常作恶梦,大喊大叫。邻居劝我爷爷请仙姑驱鬼,我爷爷摇头婉拒,他知道,这是老母亲担心在前线的儿子,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定是梦见他们受伤了。太奶奶迷信,从不向任何人说起她的梦。将思念、担心双重煎熬,埋藏在心里。
爷爷曾说过,1938年4月5日,这天他终生难忘,也是他的老母亲最开心的一天,那天收到哥哥的来信。
信笺是粗糙的黄色草纸,蝇头小楷,通篇529个字,我们家人人都能倒背如流。
母亲大人:离家后辗转蚌埠、徐州等地,车马奔波,无法报以平安,请谅解。兄弟二人现在齐鲁,于日寇决战。射杀倭寇,痛快!近日连胜,士气大振!再过数日,可消灭歼之!驱除日寇,指日可待!那时回乡,侍奉老母,为乡民治病,安居乐业……
这封信是大爷爷执笔,结尾处二爷爷签上自己的乳名和学名,也是两人离家后唯一的家书,从此以后了无音讯。我的爷爷说,这封信是太奶奶的精神支柱,夜深人静时她老人家经常捧着信,老泪纵横。过年过节都要把这封信放在桌子上,用碗筷压着,表示两人回来团聚了。直到太奶奶弥留之际,还躺在病床上张望,希望两个儿子能回来为她送终。
爷爷在世时,我们小辈商量,给大爷爷和二爷爷建个衣冠冢,没想到他大发雷霆,说他们没死,还健在,铸坟不吉利。他和太奶奶一样,始终坚信,他的两个哥哥健在,一定会回来的。这也是他老人家守在小镇,不愿离开老宅半步的原因,是担心两个哥哥回来找不到家。但我们都清楚,两位爷爷是永远也回不来了……现在两位留下的家书,传到我的手里。每当捧读这份发了黄的老家书,我都为们那种以身报国、英勇杀敌的精神所感动。他们特有的勇毅刚烈的男儿血性,体现了我们家一脉相传的家风,也是民族不朽的民族魂……(夏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烽火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