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今朝 发表于 2017-7-3 20:54:24

济三电力公司:创新绩效杠杆 激发内生动力

   
2016年以来,随着济三电力公司转公用电厂模式、发电负荷受电网调度实时调控影响,系统运行调控呈现精细化、标准化要求,人工调整运行参数效率低,速度慢,无法满足生产实际需求。该公司创新实施优化绩效管理模式,采用自动化监控系统,不断提升运行绩效管理准确性和效率,逐步实现生产过程和运行质量自动化管理。

精心谋划,勇探运行质量管控“难题”

面对工业生产绩效管理日趋严峻的形势、任务要求,该公司立足“精益管控、指标竞赛”的目标站位,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尝试自行开发“发电机组参数监控运行绩效考核系统”。

电力生产是一个连续运作的过程,电力产品为无形的商品,过程控制决定产品的成本。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如采取末端控制模式,将直接导致成本忽高忽低,不受控制。采用运行绩效系统将电力产品质量控制转化为过程绩效质量控制,可实现机组运行参数合格率与发电运行计量及质量验收动态对接,彻底解决发电过程的岗位工作质量考核难以定量、定性及电力机组生产单元四、五、六级市场定量、定质难以衔接的问题。因此,公司新增设采集系统518个监控点,形成99项指标进行实时考核,具体包括主蒸汽压力、温度,锅炉风量、含氧量、汽轮机真空等。对不同指标设计不同的控制区间及阶梯性赋分策略,由系统自动采集实时数据,自动进行赋分运算,综合评定机组运行水平。

规范机制,搭建指标竞赛“试金石”

运行绩效系统运行以来,通过对四个运行值的运行绩效质量计量排列,按照不同的绩效质量指标占比确定不同的兑现比例,综合评定质量等级,按等级挂钩兑现系数,贯通实现了四、五、六级市场逐级链式运行绩效考核结算。

努力实现各项生产指标考核到人、到岗,将原有的滞后性考核变为实时性考核,将对部门的考核延伸到对个人的考核,全面实现岗位人员参数控制质量的实时管控考核。各运行值、班组、岗位运行绩效考核综合排名,形成了各运行值关注值间竞赛、个人之间关注个人排名的良好局面。

有效将各运行值、岗位职工的日常工作进行痕迹化管理,充分反映每名干部员工的工作质效,解决了困扰基层多年的工作不能量化、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弊端,考核也更准确、公平、公正,实现了质量管理系统化、自动化。改变了以往不分档次的大锅饭思维,激发了员工工作热情,提高了劳动效率。

精耕细作,优化指标驶入先进行列

该公司“发电机组参数监控运行绩效考核系统”于2015年10月份研究开发,2016年2月份试运行,2016年3月份正式上线运行。通过系统规范运行,1#机组主蒸汽温度合格率由94.73%提升到95.49%,主蒸汽压力合格率由88.34%提升到93.92%,再热蒸汽温度合格率由92.81%提升到97.65%;2#机组主蒸汽温度合格率由91.43%提升到95.22%,主蒸汽压力合格率由91.35%提升到96.92%,再热蒸汽温度合格率由89.15%提升到95.47%。

运行过程中,机组严格按照省调负荷曲线组织生产,在省调负荷曲线考核中受到3次奖励,累计奖励247.65万元。增加效益247.65万元。通过系统规范运行,优化运行参数,发电标煤耗降低约2g/kwh,全年节支增效215万元,提高机组经济运行水平。机组运行周期,由2015年平均80天,提高到120天。其中机组最长运行周期186天,实现历史最好水平。 (济三电力公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济三电力公司:创新绩效杠杆 激发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