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7-7-5 08:07:07

红苋如丹

作者福建石油分公司何银基

    看到陆游在《秋日杂咏》中有“红苋如丹照眼明,卧开石竹乱纵横”的诗句,让人想起小时候菜园子里的苋菜。

    在缺吃少穿的年代,苋菜是菜园子里不可或缺的品种。它和空心菜一样,没有那么娇贵,充满着野性,它不仅长得快,而且长成后把它的嫩枝叶掐下来,过几天又长出来新的枝叶,再掐,再长……可以及时为匮乏的食物来源提供补充。那时候,在我们乡村,没有炒菜下饭这一说,有饭吃就心满意足了,哪要什么炒菜?蔬菜的主要作用是和其他食物混煮,靠蔬菜把食物的分量撑起来。当时有个“瓜菜代”的词,就是用瓜菜代替粮食,瓜菜起着主粮的作用。

    和其他食物混煮,空心菜远不及苋菜受味蕾的欢迎。苋菜和各种食物混煮都好吃,尤其是和面条一起煮,色泽变得青绿的苋菜却把整锅的面条都染成粉红色,像添加了红墨水一样,清香诱人的面条和鲜嫩爽滑的苋菜混搭,那简直就是美味佳肴了。母亲如果叫我去掐一些苋菜回来,我就乐得屁颠屁颠地提着篮子去了,心里高兴地想着,大概又有面条吃了。苋菜还有补血的功效,在那个营养不足、脸现菜色的饥馑岁月里,吃苋菜不啻“吃补”。而空心菜只适合单炒,和其他食物混煮有一种令人难以接受的味道,一闻到它就让我眉头起皱。

    后来我把小时候吃苋菜煮面条的感受告诉了妻子,她尝试了,果然如我所言,苋菜是最适合和面条混煮的一种蔬菜。每到初夏苋菜上市的时候,她经常买些苋菜回来煮面条,便捷得很。虽然吃得简单素淡,却是让人胃口大开,心中泛起丝丝缕缕的回忆,幸福和感恩在心里荡漾。曾经在饭店里也吃到用蒜蓉素炒的苋菜,虽然炒熟了,叶子依然绿油油的,茎白里透红,汤汁则是粉红的,口感也极好。唐人孙元晏诗中有“紫茄白苋以为珍,守任清真转更贫。不饮吴兴郡中水,古今能有几多人”的诗句,让人感觉到苋菜虽是家常蔬菜,既不是新异的材料,又没有特别的做法,却有无穷滋味。如今时代在变化,生活在变好,而苋菜丹心依旧,仍不需要各种高端奢华的做法,依然坚守着它接地气的价值观。

    在过去自家的菜园子里,每到春天,父亲都要细细地整出一两畦地来,撒下苋菜种子。那种子比油菜子还小,黑亮黑亮的,有的是上年特选最壮硕的植株留下的。经过春雨的催发,苋菜纷纷亮出了亮丽的身姿,又肥又嫩,恰如盛开的鲜花一样鲜艳美丽。是时,菜园子里缤纷满园、葱茏满目,各种叶菜、瓜豆都是碧绿的,唯有苋菜是红色的,显得特别显眼,果真是“红苋如丹照眼明”。它从淡红到紫红,再从紫红到铁红,不时地变换着色彩,成为菜园子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特选留下育种的植株,最后竟长到半人高,铜干铁枝、叶穗皆红,鹤立鸡群地坚守在秋风瑟瑟菜园子里,承担着繁衍子孙后代的重担。

    其实苋菜不都是红色的,偶尔也看到纯绿色的苋菜。白苋和红苋颜色不一样,吃到嘴里就感觉不到彼此的区别。唐人孙元晏诗里的“白苋”,实际上就是纯绿色的苋菜。山野里还有一种野苋菜,乍一看,和菜园子的苋菜差不多,细看才发现叶片上有一些绒毛,叶柄下有小刺,但绝不影响食用,它不需要施肥、浇水,显示的是自然界原始的、粗犷的、野性的蓬勃生机。

宝石花的心 发表于 2017-7-5 10:04:12

谢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羊君 发表于 2017-7-5 18:04:56

回 1楼(宝石花的心) 的帖子

感谢来访!问好尹老师!

煤缘 发表于 2017-7-8 22:15:13

感谢赵老师精彩分享!

煤缘 发表于 2017-7-8 22:15:30

祝赵老师周未愉快!

煤缘 发表于 2017-7-8 22:15:45

向敬业的赵老师学习问好!

羊君 发表于 2017-7-9 09:57:38

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的来访支持!给力!

羊君 发表于 2017-7-9 09:57:53

回 4楼(煤缘) 的帖子

专页有你真精彩!

羊君 发表于 2017-7-9 09:58:04

回 5楼(煤缘) 的帖子

问好白老师!周末快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苋如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