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 山 那 水
来源: 中国石化报作者: 余峻才一
来阳山,是因为阳山的穷。采访阳山扶贫,更加关注这里的山水。
阳山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说法。韩愈被贬到阳山当县令,也感慨:“阳山,天下之穷处也。”可见土地之贫乏。阳山之穷由来已久,千年来都在思破解之策。
阳山县地处粤北山区,位于广东清远市中部,南岭山脉南麓,连江中游。战国时期境内有阳禺国,秦朝末年设阳山关,西汉高祖时置阳山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全县总面积3418平方公里,全县辖12个镇1个瑶族乡,总人口约55万人。从这些信息,可对阳山有个概貌的了解,但真正要了解阳山,还是要走进阳山。
到了阳山,见到的是山川秀美。石灰岩的贫瘠,反而造就了独特地貌和自然景观。秀美的山峦在云雾间,犹如仙境,让人流连忘返。韩愈在阳山县令任上一年两个月,他说:“吾州之山水名天下。”可见阳山的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山水名天下,也可谓阳山的富。
来阳山采访扶贫数日,对阳山的穷和山水名天下,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还没有离开阳山,就念念不忘这片山水,就下定决心要再到阳山。
二
在阳山陪扶贫干部走村串户,沿途山水秀美,进了贫困户家里却是另一种心情和状况。
一路走一路想,阳山真正的穷根在哪里?在农耕时代,少田缺水或遇天灾,就只能受穷。而今土地固然重要,但还有其他的经济手段。许多早年的鱼米之乡,有的已不产鱼米。这只是一种理论的思路,要真正实施并非易事,家底薄,意识跟不上,陷入因穷愈穷的恶性循环,即便有人帮扶,少了长远规划,始终斩不断穷根。
古代也有“扶穷”,那是赈灾,是以谷物为主的救助或减免税赋。今有扶穷,也多是解燃眉之急。
黄埔帮扶阳山,实施精准帮扶,着眼长远,标本兼治,投资逾两亿元的光伏扶贫项目,不但保证精准扶贫到位,也提升了当地的造血功能,据说每年将为当地带来逾三千万元的收入。这种利用太阳能发电的项目,可谓是向天要钱,阳光照亮扶贫路。
扶贫不乏感人的故事,阳山人对扶贫也并不陌生。20世纪80年代,阳山就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三十多年过去,走进一些贫困户家里,依然让人震惊和心酸。
一千多年前,韩愈说的天下之穷处,如今还有相当的人口还没有脱贫。阳光要照向每一个角落,脱贫攻坚战可谓任务艰巨。
一个地方要整体脱贫,既需要外力帮扶,更要自身的振作。
在采访中,有一位被帮扶对象是小儿麻痹症患者,手脚均有残疾,行动极为不便,他仍坚持劳作,喂养多只家禽,日子一天天在改善。40多岁的汉子有着对生活的不屈,他感激外力对他的帮助,自己也没有停止努力。地面虽四处是鸡粪,但仍能看出经常洗刷的洁净。
阳山民众勤劳朴实,在阳山少见抛荒的耕地,在石头边还时常能见到几株玉米,坚韧刚强。每一个贫困户背后都有心酸和苦难,却又能见到他们脸上的阳光。
在一贫困户家里,家徒四壁,唯一看到希望的是墙上小孩的奖状。聊叙间,户主虽面临生活的艰难和无奈,却没有愁眉苦脸,面上还常挂着笑容。他言语不多,笑声里有着质朴和坚定。
扶贫工作会遇到很多困难和矛盾,为了精准识别贫困户,甚至还要斗智斗勇。怎样才能帮到真正困难的人,还要费很多的周折。“背着包去送钱,还要赔笑脸。”扶贫干部的无奈和超常的付出,也折射出思想的贫穷更加可怕。扶贫干部见到被帮扶对象艰难的境况,不少人会暗暗落泪,而此前一直存在的问题多会被熟视无睹。
对于贫困户来说,他们太需要帮助了,而不是麻木和熟视无睹。可喜的是,除了政府对口帮扶,当地也在寻求办法,还有社会热心人士在关注帮助阳山,也有阳山自身的乡贤和能人回乡带动家乡发展。
扶贫作为国家意志,也正在凝聚着更多的社会共识。
三
在阳山这片山水行走,忍不住用手机拍下各种镜头。阳山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你能来就是对当地的帮助。在美丽乡村生态旅游示范村元江村,并没有见到多少游人,与阳朔和婺源等乡村人头攒动相比,形成巨大的反差。
韩愈说“吾州山水名天下”,却少被大众所知。我也是到了阳山才知道有这句话,才知道阳山山水的奇特和秀美;才看到阳山的穷,也看到阳山的富。
阳山有名天下的山水,就不该一直受穷。阳山缺少的并不仅是帮扶,更重要的是宣扬,让名天下的山水能被天下识。
离开阳山前,受阳山文联之邀,参观了孙中山七卫士故居、元江村和贤令山。
贤令山是韩愈在阳山读书栖息的地方。敬贤怀古,方知韩愈是为了体恤民情,上书《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揭露权臣舞弊瞒上,为民请命,被权臣谗害,被贬为阳山令。
韩愈为官正直,铁肩担道义。被贬是他人生的挫折,却为阳山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韩愈治阳山期间,参加山民的耕种和渔猎活动,爱民惠政德礼文治,在阳山留下千古传颂的故事。
如今为官为文当思韩愈,那会是阳山人的福分。
一千多年前,韩愈给阳山下了最穷最富的定义。就看如今能不能以富济穷,活出不一样的绿水青山。
回 楼主(羊君) 的帖子
感谢赵老师分享问好! 感谢申老师加亮!加分!回 1楼(听者) 的帖子
申老师回帖辛苦!赞一个!回 2楼(听者) 的帖子
问好申老师!周末快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