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硕御月 发表于 2010-4-30 13:39:39

【身边劳模】听三位劳模讲自己的故事——谢红玲

听三位劳模讲自己的故事
【身边劳模】
■ 谢红玲
      4月26日17时30分,笔者把3位劳模邀请到办公室,因为忙,他们给自己限定了每人半小时接受采访的时间。

      截至2010年3月底,山东兖矿集团兴隆庄矿掘进一队创连续14年零6个月无重伤、8年零11个月无轻伤的好成绩。这个单位的领头人就是集团公司劳动模范、队长郑允山。坐在我面前的郑允山憨厚中带着诚恳。之前,我了解到,他扎根井下30余年,常年坚持在生产一线跟班盯岗、排查隐患,一年到头,从没休过一个囫囵班,一心扑在工作上,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由于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他本人经常失眠,一天最多也就只睡3到4个小时,但他始终咬牙坚持工作,把主要精力全放在现场管理上。2009年他所带领的单位完成掘进进尺1956米,超额完成年计划的122%,并提前2个月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由他提出的班组回弹料二次回收利用,进行巷道平整铺底、砌水沟,减少了材料浪费,每年材料节约费都在20万元以上,勤劳的付出让他上了“状元榜”。

      郑允山说:“劳模劳模,人家的楷模。过去劳动靠体力,现在靠脑力。在新形势面前我落了伍,但不能让我们单位的同事落了后。”在他的鼓励下,班组高级工人数由去年的6人增加到现在的29人,有4人参加了技师的考试评审,其中,2010年1月,何厚禄班组被山东省煤炭工业局评为“优秀班组”。劳模的言谈始终表现出一种不懈追求的精神。

      触景生情的第二位劳模张学砚开了口。张学砚一直在采煤一线摸爬滚打,凭着勇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从一名普通矿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技术骨干。2007年8月的一个夜班,刚上完中班的张学砚洗完澡正待回家时,接到区队电话:井下采煤机在运转中出了故障,当班司机排除不了,工作面现在已停工”。张学砚毫不犹豫匆忙下井,采取“系统排查法”对采煤机进行排查,不出20分钟找到问题,处理完后已是深夜了。他担任煤机检修组长的16年间,经他排除的煤机故障就达260余起,抢回生产时间3000多个小时。提出采煤机小改小革及合理化建议29项,创经济效益60余万元,累计节余材料费达15万元。张学砚从采煤机的实际情况出发,发明制造了多种适用于采煤机的专用工具,解决了维修中的困难,提高了工作效率。先后对AM500、MGTY400/900、MG400/920、SL300采煤机的冷却喷雾系统、液压系统进行改革,对各种机型的采煤机增设外喷雾,负压降尘,大大降低了工作面的粉尘浓度,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用实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1991年毕业于兖矿技校的王宪连,现为选煤厂洗煤车间维修电工,2009年7月取得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资格,成为集团公司两届优秀技能人才,连续三年评为矿“十佳金牌员工”。

      王宪连常说一句话:多干活才能增长本领,多处理问题才能多积累经验。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去年5月,主厂房一台设备经常出现运转时自动停车现象,王宪连了解情况后立即判断出是线路问题,判断问题的快速准确令在场人员佩服不已。王宪连多次参加矿、集团公司、济宁市技术比武活动,用他自己的话说,参加技术比武活动不是图荣耀,而是为了学习他人,锻炼自己,增长才能。2004年9月,在济宁市职业技能大赛维修电工比赛中,王宪连荣获全市第9名,获得“济宁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优胜奖”。 2007年8月,在集团公司第四届职工岗位技能比武活动中,他又获得地面维修电工比武第四名。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矿“十佳金牌员工”。

      每个劳模的故事,都是闪光点。虽然三位劳模的年龄不同,所处的劳动条件不同,但他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劳模精神却是一致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身边劳模】听三位劳模讲自己的故事——谢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