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做好应该做的——记安庆石化2016年劳动模范史海涛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26岁,他从北京化工大学毕业,带着父母“干就干出个样子”的叮嘱来到安庆石化;29岁,他从众多的竞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安庆石化化工二部一名工艺技术管理员;34岁,成为安庆石化劳动模范。
他叫史海涛,化工二部工艺主管师。他用8年实现了从一名普通操作工到工艺主管师的转变。
知识是成长进步的“催化剂”
在办公室里,史海涛左手托着下颌,沉思着;“又在琢磨什么?”听到我的声音,他猛然一惊。羞涩地笑笑说:“3#热氧化器准备检修,再看看方案,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完善的。”我注意到,在说到“3#热氧化器”这几个字的时候,他的眼睛明显亮了许多。
史海涛的办公桌案头,摞着10多本工作笔记,堆得像座小山。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日常收集的大量技术数据。他说:“在现代企业里工作,不仅要用力气,更要会用脑子。” Ⅱ套丙烯腈装置一班班长对史海涛赞不绝口:“史海涛对工作和学习的痴迷程度让人非常敬佩。”
史海涛依稀还记得2009年7月父母送他到车站入司时的场景。一路上父母沉默不语,在上车的时候,母亲哭了,一直蹲在路边的父亲突然站起来,瓮声瓮气地说了句:“干就干出个样子来。”丢下这句话,父亲拉着母亲就往回走。入司后,史海涛成了化工二部Ⅰ套丙烯腈装置合成岗位一名操作工,3个月下来,他意识到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主动提出换岗学习的请求。
“只要想干就给机会”。他梦想成真,转岗到了精制岗位。就这样,他利用一年的时间,对丙烯腈装置4个岗位进行了系统学习。然而,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方式终究学到的是皮毛,“要想把丙烯腈装置拿下来,没有三、五年的深入学习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似乎是所有学习丙烯腈人的共同心声。“到主控室学习”成了他新的目标。在主控室,内操人员“授人以鱼”的做法让他受益匪浅,使他养成了在生产中遇到问题就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习惯,不断学习,用新知识、新技能武装自己。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史海涛系统掌握了丙烯腈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现场操作技能。
2011年,是公司“第三次创业”流光溢彩的岁月。Ⅱ套丙烯腈装置项目组成立了。“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史海涛对自己的学习道路进行了调整。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的空暇,几乎只做一件事情:副班、小休、大休,从青年公寓到项目指挥部,帮助这个技术员送材料,帮助那个技术员找图纸。他时不时地掏出口袋里的小本本对照图纸思索、记录,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专注而痴迷。此后,他成了项目组的一名编外人员,除了上班,他所有的休息时间几乎都在“未来”的图纸上流逝。
在史海涛的家中,技术资料放得到处都是。每天回家,史海涛还要接着想装置里的事,甚至半夜躲在阳台上打电话,有时一打就是二十分钟,妻子问他啥事,他说生产有问题就得弄清楚。
在采访中,他妻子告诉我说:“家里的好多事情他都不太清楚,前面和他说的话后面他就忘了,可工作上的事情,多少天他都不会忘记。”
史海涛常说:“知识是成长进步的‘催化剂’,咱们工人有力量,有知识的工人才更有力量。”
我只是做好应该做的,其他什么也没想
2015年12月,公司收到一封来自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公司,内容是感谢化工二部职工史海涛在该公司装置开工期间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事情原来是这样,2015年11月份,仪征化纤有限公司BDO装置开车期间,余热锅炉出现了问题,导致装置开车一度受阻,为此,该公司向总部求助,总部在集团公司系统范围内抽调了一批锅炉专家赶赴现场解决问题。史海涛就是这其中的一员。抵达仪征化纤有限公司的当天,他们就深入了现场,仔细查找原因,查阅资料,一切似乎都没有问题。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史海涛突然说:“这几天我通过数据比对,发现锅炉水水质似乎有些不对,建议对锅炉水水质重新进行化验;另外锅炉烟道存在低点,这样容易积液。”此语一出,大家都用惊异的眼光盯着他,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几天来一言不发的年轻人原来一直在默默做功。最终的化验结果出来了,一切都和他所说的一样,问题找到了,阻碍装置顺利开工的最大问题解决了。
在回忆当初帮助仪征化纤有限公司开工时的情景时,史海涛摸了摸脑袋,笑着说:“当时也没想什么。就是一直在告诫自己,在外面,我代表的不再是我自己,而是安庆石化。我不能让人说安庆石化职工怎么样。”
听完他这句话,时光仿佛又回到了2012年岁末。那时候已是工艺技术员的史海涛担负着Ⅱ套丙烯腈装置3#热氧化器、AOGC系统与合成区域“三查四定”工作,由于当时人手紧张,就从班组抽出一部分骨干配合技术员进行检查。一次,在查找流程时,由于他所带的一组一名操作人员失误,将一道流程标反了方向,被施工单位的人员发现了,责任追究下来,他主动站出来,承担下了责任,并连夜对带人对所分管区域内所有流程进行彻底清查,保证了装置后期开工顺利进行。他不遮掩、不扯皮,敢于担当的做法,换来了大家的谅解,也为企业赢得了信誉。
“我只是做好应该做的,其他什么也没想”。是的,“做好应该做的。”这短短的6个字,说出来,是那么的容易,可做起来难度却大得多。2016年,装置大修改造期间,主要负责Ⅱ套丙烯腈装置的合成和焚烧炉两个区域的史海涛就碰上了尴尬事。在检修改造进入白热化期间,也正值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一次,外单位一名施工人员嫌天热,就不想按照规定劳保着装,结果让正在现场检查的史海涛遇见了,按照规定,此人要被清除出化工二部施工现场。分包商负责人赶到现场请他该台贵手,还说晚上大家在一起坐坐,史海涛没有理睬这一套。对方见他不吃“软”的,就要挟说:“我记住了你,小心一点。”史海涛回答说:“我要的就是要你记住我,记住今天发生的一切。”
在第二天的检修协调会上,作业部对此事进行了通报,对他提出表扬。事后,有同事问他:“真不怕对方有什么过激行为吗?”他却说:“我当时没想这么多,只想着这是我的责任。”
从15天到180天的“特护”
AOGC又是一套环保装置,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分管这套装置的技术人员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2015年,面对每开15天就要检修一次的3#热氧化器,大家一段时期内充满着“无奈”。
“怎么办?就这么开下去,还是想办法改变?”
当时间和技术融合后,改变的不只是结果,还是一次提升。
公司下达命令:3#热氧化器必须坚持运行3个月。
史海涛知道,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办法只有一个“特护”!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查资料、跑现场成了他生活的全部。2015年2月,天寒地冻。因为炉灰持续增加,一些分布板开始出现堵塞。白天、夜里,裹着棉衣的史海涛,一连几个小时守在现场,和当班职工一起清理炉灰。然而,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技术改造是必须的。他积极查找资料,了解国内同类装置的运行情况,认真学习并分析总结,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同时组织班组调整3#热氧化器与AOGC运行工况,在保证系统平稳运行的前提下,多次考察锅炉、袋式除尘、烟气排放情况,并积累大量的数据。针对废水中硫含量较高的问题,他认真分析急冷塔漏液、带液的原因,并主动与装置技能大师讨论,后确定了“急冷塔上段补加水由塔顶加入改至上段循环泵入口”的整改方案,方案实施后废水中硫含量大幅降低,碱液消耗减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一年就将近200万元。3#热氧化器系统运行前期,废水喷枪烧坏频繁,他建议在废水喷枪套筒处增加冷却风,该整改项目实施后,废水喷枪损坏率大幅降低,直接经济效益达40万元。
就这样,科技和人力两个着力点合二为一后,奇迹出现了,3#热氧化器运行周期从15天、30天、3个月一直精神抖擞地运行到了6个月,180天!
整整延长了12倍的黄金时间!
几年来,史海涛用心用情与同事共同进步,装置长周期运行水平大幅度进步,截止2016年7月8日,Ⅱ套丙烯腈装置长周期运行高达821天,创下了系统内同系列丙烯腈装置长周期运行最高纪录;3#热氧化器运行记录也在不断更新,而这一切,无不与史海涛的付出紧密相连。
(安庆石化 冯进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