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7-7-11 15:56:28

做一颗闪耀的螺丝钉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螺丝钉的连结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从入党的那一天开始,雷锋的这句话一直刻在党员吕红学的脑海中,这样的信念也体现在他的工作中。

吕红学43岁,微卷的头发已白了大半,看上去比同龄人沧桑许多。

2008年初夏,在天然气处理厂干了18年轻烃装置操作工的吕红学,得知普光开发建设需要人员,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普光这片热土。第二年,净化厂迎来投产前的建设高峰。吕红学一边编写联合操作规程,一边没日没夜的在现场跑流程、查管线。

“一到班上,吕班长的第一件事就是背上空气呼吸器,椅子都不沾一下,一头泡进装置区。”投产六年多,大家对他的印象始终没变,他就像一颗螺丝钉一样,几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2015年8月份正是川东北最热的季节,在联合装置二层平台巡检吕红学忽然停住了,他听到了很小但是对他来说很清楚的“吧嗒吧嗒”的声音。出于职业习惯,他判断一定有哪个地方漏液体了。

果然不出所料,吕红学看到在二层平台格栅板上有几滴液体,“坏了,是胺液,必须要找到源头,控制漏点!”

从二层平台转到三层平台,细细地检查但没有发现漏点。高温下,他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汗水沿着额头往下淌。又接着转到四层平台。吕红学寻着声音而去,忽然发现二级吸收塔的胺液进塔单向阀阀体有沙眼,二级主吸收塔操作压力80公斤,沙眼不及时处理就会迅速扩大,严重的后果就会造成装置停工,并且胺液泄露,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吕红学立即汇报领导,商量解决方案,在下午四点多钟终于将沙眼补好,避免了装置停工。

工作六年以来,吕红学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冲锋在最前线,共计处理隐患300余项,解决技术难题100余项,为高含硫净化装置安全、高效、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在普光气田隐患治理工程中,吕红学又再一次告诉我们即使是螺丝钉也能发光发热。

隐患治理工程工期紧、任务重,参与人员较多,因此各种劳保用品使用两较大。细心的吕红学发现,扔掉的劳保手套只是脏了点、破了点,也许捡回来,拾掇拾掇还能用,也能为油田的将本增效出把力。

他把职工扔到垃圾桶的手套一双双捡回来,清洗、修补、晾晒,整理好之后放回工具箱给职工使用。

重新“上岗”的手套,并不影响职工的使用,反而觉得比新手套舒适。在他的带领下,很多职工自觉的加入到回收手套的队伍中。

吕红学给职工算了一笔账:一副手套6元钱,车间140多人,每人每月节约一双手套,一年就是10080元。虽然钱不多,但是这样能逐渐培养起职工将本增效的节约意识,你节约一点,我节约一处,节约下来的经济效益就会向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带领职工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打好打赢“战寒冬,求生存,谋发展”的硬仗。

吕红学只是八千万党员队伍中普普通通的一员,没有丰功伟绩值得歌颂,更没有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的权力。他只是中原油田普光天然气净化厂一名普通的操作工,就像是最普通的一颗螺丝钉,一颗对社会和人民有益的螺丝钉,但在自己的岗位上却散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中原油田 毕秀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做一颗闪耀的螺丝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