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村矿机电工区:让师傅的称谓亮起来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对老师尊重和感恩的一种情怀,也是当今社会应该再一次被大力倡导的传统美德。近期,杨村矿机电工区发出倡议,响亮提出“让师傅的称谓亮起来”口号,让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吹遍整个矿区。
在矿井对外开发人才对接的大背景下,技术人才出现“断崖式”的状况日益凸显,杨村矿机电工区尤为明显。为填充工区的人才队伍,他们加大内部培训力度,完善“师带徒”制度,明确规范师徒责任,制订中长期“传帮带”计划,重审了师徒合同,强调师傅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到青年职工的培养过程中来,帮助徒弟快速成长。同时,该工区要求广大青年职工要虚心请教、刻苦钻研,尊重老师的辛勤付出,因此,“让师傅的称谓亮起来”行动应时而生。
作为活动的主要发起者——机电工区党支部书记赵传鲁是这样说的:“他们年轻人,精力旺盛,脑子灵活,都很聪明,只是缺少工作经验,有时候心高气傲,好高骛远,平常对师傅的指导和教育不够重视,让师傅的称谓亮起来,就是让他们慢慢放下架子,虚心向老员工学习,真诚地尊重他们,达到技能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张传千和徒弟孟强就是这次行动中的榜样。张师傅从事机电工作二十多年,工作经验和技术比较全面,带出很多优秀的徒弟,也总结了一套 “师带徒”的经验和心得。
对于这项活动,作为班长(师傅)的张传千是这样认为的: “让师傅的称谓亮起来,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也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和精神上的补助,作为一名师傅,更要履行好自己的义务,让孩子们更优秀,我们师徒二人共同进步,也感觉能对得起这份尊重”。
徒弟孟强比较年轻,刚参加工作时,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自己的“朋友圈”子里,缺乏对工作的热爱,上进心不足。张师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专门给他“量身定制”了一套培训方案。从谈心、家访到技能操作培训,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像春风化雨一般慢慢感化了他。在师傅的引导下,孟强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端正了工作态度,转变了观念,和师傅一起钻研业务、讨论课题,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获得工区“学习标兵”称号,在今年技术比武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作为徒弟的孟强在这项活动开展后深有感触地说:“师傅在工作、生活上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改变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他们把多年宝贵的工作经验无私地教给我们,我觉得把自己的工作干好,把活干得漂亮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尊重。”(林枫)
编后语:都说区队长、班组长是兵头将尾,在职工、工友们眼里,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师傅”,是不弱于区队长、班组长的“行家里手”,这个称呼里,有尊重,有礼貌,这个称呼很亲切、很自然,透着师徒之间关系的融洽。师傅,又代表着肩上责任的重大,师徒关系和谐,彼此进行真诚、平等的交流,除了同事关系、朋友关系,还有更加丰富的含义——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为此,年长的同事、经验丰富的职工,是导师带徒制度深入持久推行的主要角色。杨村矿机电工区党支部正是基于类似的认识,“让师傅的称谓亮起来”,才出现了技术人才“干漂亮活,做好工匠”的生动局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