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
来源: 中国石化报作者: 麦子有网络大V著文说,不建议孩子学国学。加上近日爆出成都某儿童骑牛去学堂,其父在前牵牛,并申明自己此举是在践行国学文化,并非炒作的新闻。大V的文章下面一片赞同的声音。貌似让小孩子学国学,已引起很多人的反感。
似乎在任何地方,凡事一旦过热,就很容易过头。前几年的养生热,更早的气功热,最近的电视学术明星热,都是如此。国学忽然成为显学,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所谓的“国学大家”“国学大师”招摇过市了。我就见过不少,张口论语闭口易经,讲出来的话玄之又玄、不知所云。弄得有一段时间,我对国学热很是反感。这就好比是一桌大餐,花色品种齐全又美味,但架不住伸筷子的人太多,真正的七嘴八舌,就把菜给弄脏了,最后上车的人除了拾人牙慧,干不了别的。
很多父母对子女期待大,观照自身,希望所有的不足都不要出现在子女身上;加上社会上的很多现象一直是三人成虎,比如“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论调也能流行很多年,纷纷觉得自己的孩子也千万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自己辛苦一点没什么,要给下一代创造各种学习条件。很多小孩子不仅要练习书法绘画钢琴跆拳道奥数英语……还要学国学,三字经、弟子规。学则学矣,却常常先将外在表现崇高化、神圣化,就像那个让孩子骑牛上学堂的父亲一样,口口声声在践行国学,却把学国学弄得很是滑稽。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一些所谓国学培训机构,特别擅长在形式上动脑筋。动不动搬出孔子像让学童三叩九拜,宽袍大袖也上身了,戒尺板子也拿出来了,能否学到东西不知道,形式上先和古代接轨,又不考虑现代文明的需要,还美其名曰“弘扬国学”。
细想一下为什么,就会豁然开朗。博眼球,让有心学国学者“徒有其表”是多么快捷且容易的事,穿穿汉服、拜拜孔子,当然比深刻地探讨国学精要省心得多、来钱要快、广告效应要好。
追求形式上的复古,毕竟容易看穿识破。拘泥于内容上的守旧,就更值得声讨与挞伐了。被利益所裹挟的国学传播呈现出许多怪相。有的披传统文化之皮,倾销成功学;有的借国学之名,宣扬“怪力乱神”。很多传播国学的机构与所谓的大师,动辄倡扬“凡古都好、是旧即对”的国学观——古人做的,我们都要做;古人没做的,我们就不能做。把国学弄成与现代文明相对抗的姿态,凡事不问好坏对错,一切以东西古今划界。学起来菽麦不辨,茫然而不知取舍,一切以古为尊,就很容易让国学传播走入狭隘化、极端化、边缘化。比如《弟子规》里宣扬的许多君君臣臣、愚忠愚孝的封建伦理,其实是传统文化的糟粕;“二十四孝”中的“埋儿奉母”“卖身葬父”等做法违背人性,这些内容早都脱离现实,其价值观也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这样的东西其实就是“伪国学”,自然不能鼓励孩子学。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国学有国学的好与弊,动辄骑牛上学,那是强行“返祖”;上来就一棍子打死,同样愚不可及。至于孩子要不要学,凭兴趣就好,强加硬塞,结果自然适得其反。小孩子天真懵懂,学不了艰深的东西,学些声律启蒙、笠翁对韵,浅显易懂、朗朗上口,也是很好;有选择地教一些古今通用的伦理道德故事,使孩子的精神世界能够更加自如地伸展,让国学的精华更好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才是学国学的不二之路。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赵老师太给力了!
回 1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对专页的支持!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问好白老师!周五快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