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素泪香
作者嘉兴石油分公司张晓从我升上小学五年级,就开始自己带饭到学校里,那时候的孩子没有像今天有着严格的饮食管理,自己带饭菜可以为家里节省下一笔开销,用这钱可以贴补买笔,买练习本的开销。
每天清晨从家里出发,母亲就早早地准备好今天要带的饭了,一个盛好饭菜的大碗,安安稳稳的放置在布袋里。通常是把菜放预先放在碗底,上面再盛上饭。我问母亲,为什么把菜放在碗底而不是盛在饭上面呢?那样吃饭,要把菜从碗底挖上来吃,多不方便啊。母亲说,把菜放碗底,这样吃起来快一点,而且能多吃饭,能长肉。
这也说的在理,每次吃饭,都是想把碗底的菜“探索”出来,不大的碗底,基本上夹两三下就知道菜已经差不多了,所以只好尽量把面上的饭先吃掉一些,好菜留到后面再吃,这样的满足感就会更浓。
母亲把菜和饭盛到碗里后,会再用一个略小一点的碗倒扣到大碗里,然后用一块手帕平铺在桌面上,把双扣着的碗竖着放到手帕中央,最后把手帕的四角像系包裹一样扎紧,嘱咐我一定要轻拿轻放,我就这样每天提着它上学去。
刚开始带饭的时候,母亲总会叮嘱我,自己吃饭,不要和同学接触。我问母亲为什么呀,她在我耳边说悄悄话:我们家的菜好,你去看别人的饭,他们会不好意思的,对别人要有礼貌。这一点长期以来使我深信不疑,吃饭的时候也老老实实自己自顾自地吃着。
从读小学到读初中,饭食都很丰富:母亲总是兴高采烈的给我们开饭,饭菜多是按时节制作的,蚕豆焖饭,新毛豆饭,草花饭,南瓜饭,番薯饭,空心菜饭,白萝卜饭等等,家常便饭加上家常便“粥”,我都吃得很香。每当做出这样的饭来了,母亲都会高兴地嚷嚷,今天的饭不用菜!奇怪的是,母亲给我们的饭总是米粒要多,而她的饭里面,只不过是粘在杂粮上的稀稀拉拉的饭粒。有一回,大哥端错了母亲的那碗米饭,被母亲“凶狠”的夺了回去,教训着大哥说,吃你的那碗去,长身体呢。母亲还是把碗里米饭的天机泄露了出来。
后来,家在牌楼头的同桌父母知道我每天吃冷饭,就主动让我上学时把饭碗放在他们家,以后中午放课,我就去同学家拿他们帮我蒸烫了的饭菜。那时候我才知道我们的生活苦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没有比较就不会知道啊。知道了就吓了一大跳,我傻眼了,他母亲总是会往碗里夹上一大块肉,那个年代,肉的味道真的很诱人。而且,他们家的肉经常换的,猪肉,兔子肉,鸡鸭肉,还有牛肉,海里的虾。他们家烧起来就是一盆,油光光的亮眼,香喷喷的诱人。我回家把这见闻有声有色的告诉母亲,母亲听了却抚摸我的头说,你要谢谢他们帮你蒸饭,以后你还是把饭带到学校里面吧,天冷了,就跟朱老师讨点开水泡饭。第二天去上学的时候,母亲拿出一双儿童鞋让我带给同桌,谢谢他们家。
一晃已经十数年的时间了,现在想来,母亲是一直蔬菇慰(喂)衷肠啊,儿女要长,道也正长,日子辛苦泪亦香啊。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赵老师太给力了! 祝赵老师新的一周愉快!
回 1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对专页的给力支持!问好老师!周二快乐!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向敬业的白老师学习!致敬!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专页有您的支持是最大的鼓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