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今朝 发表于 2017-7-24 21:00:53

【兖矿人】济二矿徐建新:给电气设备做CT的“金牌大夫”

http://www.ykjt.cn/xwsx/pic/attachement/jpg/site6/20170718/d4bed9ce8ffc1ad7f77209.jpg“建新一到,煤机就好”。这一说法,在济二矿十里煤海,几乎人人皆知。
二十几年坚守煤海一线,他勤学苦练电气设备故障处理技术技能;二十几年摸爬滚打,他从一名普通的技校生淬炼成煤海深处的“金牌大夫”——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煤炭行业技能大师、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实践教学兼职教授、连续六届集团公司优秀技能人才、兖矿集团首届职业道德模范、济宁市劳动模范……
没错,这一连串的荣誉都是他。他的名字叫徐建新,是济二矿综机维修中心一名普通的综采维修电工。
“我和电气设备有不解之缘”徐建新坦言自己喜欢电子,非常喜欢:“也许是我天生就和电气设备有缘吧”。21年前,自从上班当了一名综采维修电工,他就特别喜欢读《数字电修》、《模拟电修》、《PLC编程及应用》、《变频器原理及应用》等书籍。业余时间,他的爱好就是钻研这些书本。电气设备是他把书中学到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的工具,煤海是他“庖丁解牛”的战场,他爱这“工具”,也离不开这“战场”。
在井下电气设备遇到故障运转不起来是常事。刚上班那几年,他总是认认真真地分析,查找电气事故的原因,然后把问题一一记录,上井后再细细琢磨研究,不懂的地方,要么翻书查找要么主动向专家请教,经常一张图纸研究到昏天黑地,不把问题弄个明白决不罢休。工作这么多年,他依旧保持着做笔记的习惯,特别是针对电气设备在井下运转过程中出现的疑难杂症,他都用心地以自己特殊的符号记录下来。他自谦地说自己的矿工梦就是当一辈子合格的综采维修电工。
学无止境,悟无止境,用无止境。随着矿上高产高效进口智能设备日益的增多,设备上的英文说明和命令也越来越多。他自费购买了软件,利用业余时间“啃”英语、“啃”计算机。学习常用英语专业词汇尽管难,却让他尝到了甜头。有一次井下采煤机开不起来,他一看显示是“MOTOR STALL”,就知道电机堵转,断定抱闸没打开,经检查是电磁阀损坏造成抱闸打不开,处理后煤机立即正常运转。
与电气设备打交道已成为徐建新生命中不可拔除的一部分,他的执着与勤奋让他不仅练就了一双“千里眼”,还练就了“顺风耳”。只要井下电气设备有故障特别是采煤机故障,不管哪个厂家生产的不管什么型号的,只要他一到,就象给它们做了一遍CT一样,立即能够洞穿电气设备的每一寸肌肤,查找到病灶所在。这一“神奇”本领让领导和同事都非常服气,誉他为“煤机神医”。
“在采煤一线,只要提到‘徐建新’这三个字,我们没有一个不佩服他的,他太厉害了!只要设备出了问题,我们在场的维修人员解决不了的,和他一说,他人不管在哪里,肯定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到了现场看看、听听、摸摸,基本马上就能找到问题所在。他这一招太毒了!能拜他为师是我的荣幸和自豪!”徐建新创新工作室的成员、综采一区的陈勇说。
“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是我的份内事”面对纷沓而至的荣誉,采访自然少不了他。每次他都只是羞涩地笑笑,永远都是那句:“其实我真没啥好说的,也没啥突出事迹。就是觉得让咱干咱就干好。再说咱干好也是应该的,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转是我的份内事。也没啥好宣传的。”
没有谁天生就会做什么,也没有谁天生就是“神医”。“煤机神医”的背后,是无数个白天与黑夜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身影,是无数次井上井下处理电气设备故障失败之后的教训与总结,是日积月累不厌其烦地现场琢磨与不懈实践,是无怨无悔地加班加点和随叫随到。
济二矿由于受特殊地质条件的影响,采煤工作面安撤频繁,导致综机事故频发。作为一名维修电工,徐建新的手机时刻处于待命状态,他从来不关停手机。不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不论电闪雷鸣还是冰天雪地,一年365天,只要井下煤机出了问题,他都随叫随到,从无任何怨言。
二十多年来,他已记不清自己到底深夜有多少次冲出家门,奔赴井下应急处理电气设备故障,也记不清自己到底在黑暗中走了多少个采煤工作面,更记不清自己到底看到过多少为他点赞的大拇指。他只知道,采掘电气设备出了问题,不论何时何地,他都有义务有责任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处理。在他眼里,只要井下的煤机欢畅地运转,他的内心就充满愉悦感和成就感。一天下三四次井或处理故障加班延点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他觉得这是自己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不值一提。
有一次井下采煤机出现故障,恰逢大年三十晚上,他正陪家人一起包饺子看电视,矿上打电话说井下采煤机出现故障开不了机,他一听二话没说,迅速赶往井下处理事故,一看原来是电机坏了,需要从地面运下电机更换。这一干就是连续十几个小时,上了井已是大年初一。
还有一次,井下采煤机经常无缘无故不牵引不调高,端头站显示设置画面,连厂家都怀疑是主控器的故障,他绕采煤机转了转,听了听,果断认为是端头站的问题,更换端头站后,采煤机果然正常运转,厂家佩服地直夸他“厉害”。
就在记者采访他的前几天,本来已约好了采访时间,他人未落座就接到矿调度电话,说井下有电气设备故障处理不了,请求他的支援,他抱歉地对笔者说了一声“对不起”就匆匆忙忙下了井……
第一时间为电气设备扫除故障,以自己精湛的技术时刻确保矿井安全产煤已成为他的日常习惯,也成为他的职业操守。有时深更半夜井下打电话向已进入梦乡中的他寻求帮助,他认真地听明原因,也一样能在电话里“神奇”地指导现场的工作人员成功进行故障处理,这一点,尤其让他的徒弟们服气。
“个人力量毕竟有限 ,团队的力量才可以走得更远”人说“十年磨一剑”,更何况他已在煤海深处整整“磨”了两个十年!现在,他对矿山综采以及综掘电气的性能原理都能够熟稔于心,对井下所有电气设备,他基本就象老朋友一样熟悉和默契。他和它们之间,似乎已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只一见面,就如知己。
对电气设备故障这份“庖丁解牛”的本事,他很自信,也非常希望能够把这“本事”传授给更多的矿工兄弟:“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团队的力量才能走得更远。我最自信的还真不是自己的技术有多么好。而是矿上给我实名制建立了这个‘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一点,让我心存感激,也更加干劲十足。我们团队十几个人每周三都会来到这里,大家把一周来遇到的技术难题或者处理过的故障进行技术切磋与交流,在这里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这一点非常好。”在徐建新劳模创新工作室,一向寡言少语的他忽然愉快地介绍。
近年来,受地质条件的影响,济二矿原煤开采难度越来越大,采场条件也越来越差,电气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新的生产难点问题不断出现。为有效解决这些难题,更好地发挥劳模带头作用,2014年,济二矿为徐建新建立了创新工作室,让他带领十几名技术骨干成员,围绕井下电气设备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鼓励他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的维修电工。
在创新工作室里,他一改“老师在台上讲、学员在台下听”的传统培训方式,利用学习、扩散思维、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手段,采取理论讲解、角色互换、课题探讨、现场拆装、故障处理的培训方法,通过理论讲解使学员迅速掌握理论知识。培训中他倡导角色互换,让学员自己上台讲授,演示所学知识,然后他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如果时间有盈余,他也组织学员和创新团队成员进行课题自由探讨,有时候甚至直接把创新工作室直接“搬”到综机维修车间,通过现场拆装和教学,使学员掌握设备结构性能,提高拆卸和组装速度,学会迅速排除故障,有效提高了团队成员综合分析及处理电工工种高难度生产技术和关键问题的能力。
在他的努力下,创新团队和学员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便涌现出一批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爱岗敬业的优秀岗位技能人才。他们制作了PLC实训控制台,安装了运输机电水联锁装置,设计了电缆自动缠绕装置,给转载机和破碎机增加了破转联锁;针对采煤工作面运顺距离长,KTC101控制系统末端电压低等情况,设计了本安电源环形供电系统,解决了运顺皮带控制系统电池充不上电、音量小、控制台不能正常工作等问题,保证了采煤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利用自动排水装置的主机,将煤机电缆的干扰信号与TK200隔离,在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情况下,杜绝了TK200输入输出模块的损坏;并将泵站的加水系统改为电控自动加水系统,解决了液箱外溢的实际问题……为矿直接或间接创效1000余万元。目前该创新团队有16人顺利通过技能鉴定,其中技师2人,高级工8人,中级工6人。2016年,他的工作室被命名为济宁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程洁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兖矿人】济二矿徐建新:给电气设备做CT的“金牌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