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位有“妈妈温度”的幼教人(图)
来源: 大连日报沙区早期教育幼儿园陈颖
http://character.workercn.cn/html/files/2017-07/25/20170725094645865563792.jpg
人物名片:在《当代学前教育》发表论文《20-28个儿童模仿与良好的相关研究》。2012年和2013年连续获得区级玩教具制作比赛三等奖。2016年3月获得辽宁省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座右铭: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做孩子们的好朋友。
铭铭是个乖巧懂事的小男孩,与同伴友好相处,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他。然而,铭铭妈妈却有个烦恼:“三岁之前铭铭热情大方,即使在游乐场遇到不熟识的小朋友,他也会送个热情的笑容。可最近,铭铭话少了,见到小朋友也没那么热情了,这是怎么回事儿?”
原来,有一次铭铭姥姥带他回老家,亲戚朋友来看他。姥姥说,铭铭跟大家问个好。铭铭站在那里,先是环看了一周,又低下了头,一言不发。姥姥急了,连忙说:“快问好呀,怎么这么没礼貌?”铭铭还是纹丝不动,小手不停地摆弄着裤子。姥姥有些尴尬:“一会儿别玩小汽车了。”话音刚落,铭铭便大哭起来。
作为多年的幼教教师,我建议铭铭妈妈放轻松,通常,孩子见人不愿打招呼的原因大致有三种;一是因为羞怯;二是不懂得打招呼是礼貌行为;三是可能受过人为的惊吓。铭铭在姥姥家见到亲戚朋友时,需要同时招呼几个人,之前他没有这样的经验,况且打招呼是姥姥让做的,非其主观意愿,3~4岁是孩子人生第一个叛逆期,此时,孩子有了自我意识,渐渐懂得说“不”。
当他们不再无限顺从,开始根据自己的思考、判断去面对事务,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不听话”。其实这恰恰说明孩子独立性开始发展,家长可以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倾听他们的心声,耐心帮助他们平稳度过这一时期。
之后与多位家长的沟通中,我发现铭铭“不愿打招呼”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随即我们园开展了“我会问好”的主题教育,通过讲故事、说儿歌,看视频、情境表演等启发幼儿,让他们明白:打招呼是一种礼仪,表示一个人懂礼貌、有修养,它能使我们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同时,我们也与家长展开了互动,共同探讨解决策略,实现家园共育。
有人说幼儿教师值得尊重,因为她们最有妈妈的温度,每天照顾幼儿的吃、喝、拉、撒、睡、学……的确,孩子们一辈子在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教师,但幼儿阶段的老师最需要拥有“妈妈的温度”。我是妈妈,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在幼儿期遇见有妈妈温度的老师,为了班级孩子的每一位妈妈们,也为了我的孩子,我始终努力去做一位有妈妈温度的老师。(本报记者曲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