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移民马存梅的72变
来源: 银川晚报“来得迟了,来得迟了!”从山大沟深靠天吃饭,到自信自强独当一面,灵武市郝家桥镇泾灵新村移民马存梅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走出大山,这个移民妇女的幸福生活,写满了脱贫致富的温暖。在银川安居五年,马存梅收获了富足的生活、舒心的工作,还有作为妇女的独立自信。
走出山沟沟,住进安乐居
十三亩地,一头牛。五年前,这是固原市泾源县六盘山镇双沟村村民马存梅家的全部指望。双沟村只有三十几户人家,是镇上最小的村子,也是娶媳妇最难的村子。村里有条沟,沟里每天早上都能渗出水来,和着泥沙带着碱水味,这就是全村人的饮用水。天还没亮,马存梅的女儿就要去挑水。
“地里种点玉米、土豆、麦子,就能够吃。”马存梅天天围着庄稼和锅台转,家只有过年或者招待客人,才能吃上肉。
“日子太苦,娃没指望!”说起双沟村的苦日子,马存梅道不尽的苦水。自己半辈子都活在这大山沟里,娃娃们上学要翻山越岭一个多小时,丈夫外出打工,马存梅一人撑起整个家。她不知道还要走多久,才能走出这穷日子。
2012年3月,移民搬迁为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带来了希望。“泾源人来到灵武了!”双沟村村民的新家就是泾灵新村。望着一排排雪白的安置房,马存梅和村民们的日子有了指望。
自来水入户、太阳能洗澡、电磁炉做饭,泾灵新村人出门就是村卫生室和幼儿园。走进马存梅的家,院里的小菜规整得井井有条,房间打理得整整齐齐,花花草草拾掇得利利索索。马存梅特意给家里置办了液晶显示屏的大电视,为爱看电视的婆婆找了个新乐子。
山里人变成产业一线排头兵
从山里人变为城里人,马存梅成了宁夏中银绒业纺织品有限公司狼皮梁针织厂的第一批纺织女工。第一次坐在缝盘机前上衣领,马存梅欣喜不已。不用握着锄头在地里风吹日晒伺候庄稼,不用再巴望着老天爷开眼下雨,掌握技术就能自力更生过上好日子,马存梅自己的这本“致富经”,念得有声有色。
马存梅的丈夫现在是郝家桥镇派出所泾灵兴村保安室一名保安。两口子一个月五六千元收入,足够供娃上学。“厂里给俺交了五险一金,看病给报销,养老有保障,跟城里人相比不差啥。”马存梅成了厂里的业务标兵和纺织能手,工作上的成就感也让她脸上的微笑越来越自信。
2013年7月,马存梅入党了。从山里人变为城里人,从城里人变为产业工人,再从产业工人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从穷山沟走出来的女人觉悟提高了,眼界也变宽了,成了村里法律维权、计划生育的宣传员。
翻看曾经在双沟村生活时的照片,马存梅笑了笑说:“那时候又黑又瘦,现在胖了二三十斤呢。外出打工方便了,了解信息方便,关键是娃上学有指望了。”
今年,马存梅的女儿护校毕业了,儿子在一司法警官学校上学。“娃娃上学有了出息,俺们也算是熬到了头。”孩子出头,是马存梅作为母亲最大的希望。
同事们羡慕她活得年轻
改变的,不只是生活水平,还有马存梅的内心。37岁的马存梅在针织厂是个穿衣讲究的女人。“马姐,今天穿这身红衣服,喜庆得很呐!”女工们也时常打趣马存梅干着女工的活,还穿得那么鲜艳,都羡慕她活得年轻。
情人节的时候,丈夫给马存梅买了一双皮凉鞋。“三八”妇女节时,丈夫又给马存梅买了一块手表。生活好了,马存梅和丈夫的感情也越来越好。只要赶上节假日,丈夫总要带上马存梅去城里逛逛,去兴庆区月牙湖乡的爸妈家看看。从过上好日子到经营感情,马存梅总觉得甜得像做梦一样。
今年,马存梅家买了小轿车。“以前去月牙湖俺妈家,都是坐车到灵武,再到银川,再从银川到月牙湖。现在自己开车想啥时候走,俺老公都听我的。”从穷山沟里走出来的女人,半辈子糊弄在田间地头。如今骨子透出来的,满满的全是妇女的独立与自信。
马存梅还记得,自己结婚时婆家是给了6000元彩礼才嫁到双沟村,嫁过来就是家里最大的劳动力。农村条件差,马存梅在城里看到了女白领、女强人,总是感叹自己没有生在好环境。如今马存梅心疼女儿胜过儿子:“我给闺女都攒下陪嫁钱了,也不要啥彩礼,怕闺女嫁过去受罪呢。儿子就让自个下苦闯去吧。”
(记者 陈玲)
页:
[1]